「往後大明繁榮昌盛,可堪萬世矣。」
聽到這番話,朱元璋哈哈大笑起來,非常開心。
而後不由說道:「還是老兄弟你懂我。」
湯和不愧是歷史上唯一得善終的開國功臣。
就這份揣摩心思的本事,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匹敵的。
朱元璋明明是說正陽大道如何好,如何寬闊,對於大孫只是提了一嘴。換作其他臣子,定就逮著正陽大道一頓誇讚了。
而湯和一下子就把握了關鍵點,對於正陽大道隻字不提,就是單聊太孫的優秀,還有對大明未來的憧憬。
這一招,恰恰就是入了朱元璋的心窩子裡。
「太孫殿下能夠迴歸,當真是我大明之福。」湯和瞧著陛下心情好,適當的再補上一句。
朱元璋感慨的點點頭:「大孫能夠回來,確實是咱沒有想到的。」
「只是這般多年,咱心裡頭愧疚呀,當初若是好生再檢查一番,大孫就不必受那流浪之苦了。」
說到這裡,朱元璋有些
嘆息說道。
湯和見此,連忙寬慰道:「陛下,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,太孫殿下能有今日之成就,想來跟當初流浪邊疆所分不開。」
朱元璋聞言,點頭道:「老兄弟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,只是咱大孫太優秀了,咱都不知道如何去彌補他。」
「你看最近,自從大孫入宮之後,戶部越發充盈起來,內帑更是有著使不完的銀子。」
「往年京師,哪有這般熱鬧,治國治軍,咱大孫那都是沒得挑剔可言。」
「這就讓咱,沒得地方去使勁呀。」
湯和聽著這話,笑著說道:「陛下,莫怪老臣多嘴,像是太孫殿下如此,別人求都求不過來,現在有太孫幫襯,陛下自當是頤養天年。」
「便就早些把太孫殿下的婚事給辦了,到時抱著重孫,豈不快哉。」
朱元璋聽到重孫,笑呵呵的說道:「老兄弟說得在理,來,咱們便以茶代酒,共飲。」
湯和端起茶杯:「謝陛下。」
朱元璋茶水入肚,是甘甜美味。
湯和這裡,可就是滿嘴苦澀了。
湯和有五個兒子,大兒子湯鼎在隨軍征戰雲南的中途去世,而後幾個也是早逝。
最小的兒子湯醴,透過努力成功升到了左軍都督的位置,但是在征討五開的行軍中去世。
等於兒子全沒了,就剩下兩個孫子在,可謂是子嗣凋零。
在陛下面前,也只能是強顏歡笑。
隨後朱元璋來了興致,便就拉著湯和一起暢談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