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夠爬到高位,不能讓他們有任何的閃失。
所以這樣的聚會,不能有超過五品官職往上的官員參與。
就算出事,也牽扯不到他們的身上。
大明如今的連坐,族滅,也是基於此。
現在大家討論的問題,便就是因為劉三吾那封廣泛傳開的書信。
那封書信,極為清晰的點明瞭現在的局勢,這才讓多數有身份地位的文人,開始商討對策。
把握的時日,也是皇室孝陵祭奠的這天。
“太孫殿下,這是要挖大家的根,此事堅決不能進行下去。”
另一文人,坦言開口道。
一名看上去有些乾瘦的老頭,此刻站了出來。
看到這老頭,場面上頓時就安靜了許多。
因為他是江南鄭家代表人。
雖不是族長,但也是族老級別。
江南鄭家是什麼概念?
那是洪武十八年,朱元璋御賜的‘江南第一家’。
“一門尚義,九世同居”。
鄭氏家族從南宋開始同居,到明初已經幾百年沒有分家,幾千人同財共食,和睦相處。
當時,鄭氏義門的孝義聞名天下,為了表彰義門代代相傳的孝義家風,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親賜“江南第一家”予以旌表。
鄭氏從南宋開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,不論是戰爭亂世還是太平盛世,他們總是始終如一,家族的日子還是過得有條不紊。
不論誰當權,他們都按照自己的規則,治理好家族事務,處理好跟鄰里關係。
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起著忠節義孝的表率作用。所以在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旌表。
這是一個,從南宋就開始存在的世家。
可以說是僅存的千年世家了,在江南,甚至說整個文人圈子裡,那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在蒙元清洗下,還能存活的大世家,其中生存之道,極為精深。
可在遇到這個學堂問題的時候,他們還是參與了進來。
在很多人眼中,看似不以為意的學堂問題,實則是一場千年未有之大變,如科舉的出現,將會徹底的改變社會階層。
有眼光的人,總是不差的。
所以他們還阻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