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諸多巧合,權謀,裡應外合之類加持,這才有朱棣的成功。
朱英怎麼也想不出,若是僅憑朱棣一人,怎麼能跟自己對抗。
就算是安排朱棣去遼東,奴兒干,肯定也不是讓他一個人管著,自有掣肘。
回想起朱棣一生,幾乎都是在馬背上渡過。
哪怕是最後當了皇帝,都是不斷親征。
直到第五次親征,身體承受不住後,才結束了戎馬的一生。
比起皇帝,他更適合當個將軍。
“如果大孫覺得不妥,那便就算了吧。”
朱元璋一直在觀察大孫神色,見其面有掙扎,顯然是在為老四的事情犯愁,便就直接開口道。
朱英聞言,抬頭看向老爺子,正好捕捉到老爺子眼中的遺憾還有心疼。
心下一動,開口說道:“不,孫兒覺得遼東奴兒干,四叔可去得。”
朱元璋聽到這話,眼角展開,高興道:“大孫當真覺得沒問題嗎。”
一個是自己的大孫,一個是自己的兒子。
真要對比起來,朱元璋自然是毫無猶豫的選擇大孫。
因為這是朱重八的大孫,老四是朱元璋的兒子。
咋一看似乎有些矛盾,但實際就是如此。
其實對於朱棣,在朱元璋的心中,還是十分喜歡的。
曾經在朝堂上,對於朱棣,多次褒獎道:類咱。
甚至開出過百萬面額的大明寶鈔賞賜朱棣。
沒辦法,朱棣的喜歡,全靠各位兄弟的襯托,除了太子朱標外,幾乎沒有哪個兒子能有朱棣這般優秀。
一個個的,名聲極差,按大明律,全都要給廢掉王爵。
唯有朱棣,行事作風嚴謹,常年作戰少有敗績,在軍中的名聲極佳,在地方上也沒有過於劣跡。
還跟自己一樣,喜歡殺貪官,錦衣衛核查下,證據確鑿,從無誣陷。
不僅沒有虐待百姓,反而民生還算不錯。
算比較成器的朱樉,朱棡,還有其他兄弟,根本無法和朱棣比擬。
算馬皇后嫡子的,便就是老大朱標,老二朱樉,老三朱棡,老四朱棣,老五朱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