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沒有這種可能,太孫殿下當真是想表叔鎮守倭國,教化外民。”
李景隆猶豫一番後說道。
所謂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
結合太孫殿下在京師前後所有動作來看,李景隆真的沒有覺得有這對燕王的感覺。
畢竟在皇宮中,就連朱允炆如今佔據東宮,太孫殿下也沒表達出什麼太過於強烈的其他意思。
入住東宮,本就是目前的太孫殿下所正常行事,名分大義上,亦無可厚非。
若說裝作如此,以太孫殿下之聰慧,可真沒什麼必要。
唯一的解釋,是太孫殿下,真沒把東宮放在心上。
體恤軍戶老兵,可說謀取軍中威望。
早朝在午門為百官賜下早點,那可不是說誰都會想到的。
古往今來,即便是再過賢明的君王,也沒有這個動作的,唯有真心為百官著想,才能如此。
這般看來,李景隆是真心感覺不到太孫殿下的狠辣,唯有仁義良善。
“謀刺之事,跟本王有和干係,本王還不屑做那下作之事。”
朱棣冷哼一聲,答非所問。
其實在朱棣的心中,已然覺得朱英確實沒有刻意來打壓他。
而現在這種感覺,反而有一種為朱英驅使的意味。
話說回來,朱英為太孫,日後繼皇帝位。
他為藩王,本就是君臣,即便為前鋒大將,也符合法理。
“真希望早些去打倭國,本王不想在這京師久留了,景隆,最近可有什麼優秀的學子,可願隨本王前往倭國的。”
朱棣補充說道。
現在他的心緒有些凌亂,一肚子的不爽,就想著找個地方發洩。
現在看來,征伐倭國,才是他最好發洩的最好。
想起倭國那些倭寇,朱棣眼中冷色閃過。
李景隆聞言,微微一笑道:“表叔放心,我已經聯絡諸多好友,盡皆表示可為表叔效力,亦有多人聯絡老家好友,願舉薦一番。”
“至少當有百人相隨,亦是不錯。”
聽到這話,朱棣的眼中閃過喜色。
他知道李景隆在文人那邊的名聲不錯,沒想到這般給力,這才多久,就已經有百人了。
好歹去了倭國,也能湊出個百官來,不至於無人可用。
“辛苦景隆了,這一杯,敬景隆。”
朱棣舉杯道。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