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對於大明來說,當然是好事,之所以那麼早把登基的訊息放出去,不就是給這些海外國家一些趕路的時間嘛。
八方來朝,萬國來拜,這是所有的皇帝都想得到的殊榮。
太孫自然不可能發出一道令旨,要求別人來拜見,這就失了體面,別人主動前來,這才是最好的。
當然,如果能夠趕來,而沒有趕來的小國,事後會不會遭到清算,那可就不得而知了。
「這個紈絝,且要給我小心一些,現在是特殊時期,任何錯誤,都會被人抓到放大。」
「若是出了漏子,別說你老爹我這頭上烏沙不保,便是這卿卿性命,都有可能不全。」
「那些狐朋狗友,最近少和他們接觸,給我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讀書,現在舉人都如此簡易,明年乃是太孫登基第一年,你要是考不上,看我不把你腿打斷。」
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的張見,首先就是逮著兒子張文傑一頓訓斥。
張文傑一臉委屈。
「爹,我只是上街
溜達了一會,看看熱鬧,可沒幹別的事情。」
「你可不能汙衊於我,我可什麼都沒幹啊。」
旁邊的張見夫人也幫襯道:「你這大官人,可不要在衙門裡受了氣,跑回來撒在兒子身上。」
張見看妻子說話了,便解釋道:「誰還能讓我受氣,那些蠻夷,還敢跟我對著幹?」
「只是今天跟幾個同僚交談,有些感觸罷了,聽說太孫殿下把正三品上的文官,都召進了宮裡,傳出訊息說,是要商議推行新政的事情。」
「新政,新政,這必然是一番更新換代,也不知道上頭風向如何,一個不好,便是我也難免致仕。」
「這混蛋玩意,年齡早就到了,舉人卻三番不中,現在科舉變得簡單許多,朝廷已經不準舉孝廉入仕,唯有科舉一途開放,如若文傑不能入仕,家業何存。」
聽到這番話,張見夫人也緊張了許多,問道:「朝廷去年不是下了規矩,六十五致仕嗎,老爺才五十出頭,正當壯年,這...還沒到年歲呢。」
張見苦笑道:「哪能是這麼簡單,說了你也不懂,總之小心為上。」
東宮。
今日的東宮聚集了幾乎大明所有最有權力的大臣。
除了朝廷上三品往上的大員,包括其他省份的布政使,幾乎都來了。
而今日,是朱英推出新政,商議周全之事。
「殿下,萬萬不可如此啊,此等行為,豈非是自縛手腳,自古以來,就未曾出現過這等..這等之事啊...」
「請求殿下收回新政之中,關於皇權之事,眾所周知,君權天授,殿下何故如此。」
東宮大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