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這次回來,我準備潛心寫上一些心得,最好能夠寫成書。」
「在農學這塊的典籍太少了,以至於無可才考,所謂是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,現在我只能先栽樹了。」
朱橚頗有些無奈的說道,農業發展至今,典籍少得可憐,很多懂得農學的,可能大字不識,全憑口口相傳。
想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綱領,這何其困難。
朱英道:「最近在宮裡,成立了一家科學院,是關於各類學說的,包括農學也在內,向天下發出招聘。」
「還有我準備打造一本典籍,把天下所有的知識,都概括進來,這樣後人查詢學習,就顯得方便許多,也能讓一些珍貴的知識,得以能夠儲存下來。」
「目前這項工作,正交給教育部的劉三吾在主持,他正在召集天下有學之士,共同完成。」
朱棣沒可能靖難了,但永樂大典,還是要編纂的。
事實上這個工作朱英已經準備了很久,但是考慮到現在大明疆域正在不斷加大,也在融入其他文
明的知識,因此現在對於人才的招募為主流。
現在來說,基本上是可以開始了。
這並非是叢書,而是類書,類書就是將各種書上一些片斷的材料進行分類、集中、彙編,包括天、地、人、物、事。
彙集自古至今幾乎能夠蒐集到的書,把這些圖書中有價值的片斷進行抄錄,包括自古以來的一些文學、藝術、歷史、地理、哲學、自然科學,還包括一些宗教,各方面豐富的資料都被囊括進去。
換個話說,這就是百科全書。
朱橚自然對這樣的事情非常感興趣,因為很多書中的一些片段,也會涉及到農學,這可比他自己查詢資料要方便多了。
南京城下。
十多名錦衣衛騎馬踏入正陽大道。
看到他們身上的錦服,周邊的人立即避讓開來。
哪怕是現在,錦衣衛的名頭也是足夠的駭人,雖然錦衣衛很少處理關於百姓的案件,但這並非意味著他們對百姓沒有執法權。
再兇惡的犯人在錦衣衛面前,都要變成老實人。
殺人也就死自己一個,錦衣衛這邊一旦審訊起來,指不定就是滿門抄斬,滅九族的罪過。
只是這些錦衣衛身上,還有各種傷勢,大氅之上血跡斑斑,甚至還有不少破洞。
為首之人,正是宋忠。
帶著十來名錦衣衛進入到南京城內,宋忠這才終於是鬆了口氣,隨即就從馬背上顛倒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