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在九州島生活的倭人,還可以受到大明的教育,學習大明文化,語言,文字。
長此以往,九州島會越來越富裕,而本州島會越來越衰弱。
收拾了草原跟高麗,倭國就更加沒有反抗的能力了。
因為領土的大小,人口的多少,註定他們永遠也趕不上大明。
朱榑這邊,終於是跟前來支援的明軍接洽了。
“原來是宋國公,小王朱榑,見過宋國公,謝過宋國公解圍。”
朱榑上前,一眼就認出來了馮勝,當即翻身下馬,行禮作揖。
馮勝也連忙下馬:“當不得齊王殿下如此,我此行也是奉陛下之命行事。”
“陛下料事如神,知曉倭兵必然大舉進攻,因此特意調遣兵馬前來。”
第一次討伐倭國的統帥,就是宋國公馮勝,所以這次領軍的統帥,朱元璋自然也是派遣馮勝前來。
這個時候,明軍已經衝破了倭兵中軍大營,活捉了足利義滿,還有大量的倭國大名。
戰場上四處傳來‘降者不殺’的高呼。
大量的倭人選擇丟棄武器,跪地求饒。
至此九州島局勢已定。
為了更好的抓捕殘餘倭兵,明軍立即封鎖了長門與筑前,豐後和伊予連線之處。
這樣剩下倭兵就全部被困在了九州島內,明軍可以慢慢的進行抓捕。
差不多到天黑的時候,明軍已經俘虜了二十萬餘倭兵。
因為倭兵人數太多了,許多都是慌不擇路的逃跑,也沒有辦法一下子全部都俘虜起來。
三城內的明軍也走了出來,開始加入到對倭兵的抓捕行動中。
這一抓,就是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。
總計抓捕了將近四十餘萬的倭兵俘虜,這已經是明軍暫時能夠看管的期限了。
很多逃到山林子的倭兵,搜捕起來就變得比較麻煩。
現在馮勝要做的是,把這些俘虜陸續的運送離開倭國。
要知道現在的大明,正是在鐵路建設的蓬勃發展期,正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參加假設。
這些倭兵將會全部被判處至少十五年以上的勞役罪,他們將會為大明的建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其中懂得種田的,因為被強制徵召來的倭人,也會被劃入到種田的勞役之中,或許還有不少會被運送到南洋地區。
當然,這些細節馮勝就不需要管了,會有相關負責的官員來實行此事。
以足利義滿為首的倭國大名們,也會被押送到大明京師,以叛亂罪進行處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