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即便大營被破,朱樉還是有活命機會的。
不管是投降或者被俘虜,必然不會說有人殺他,作為現在大明皇帝的次子,大明秦王,蒙古人也擔心殺了他後引發大明皇帝發飆的後果。
況且活著的大明秦王,顯然比死去的大明秦王更有價值。
他們可以用他來換取明軍退兵,也可以用他來換取大量的贖金。
只是朱樉即便再是殘暴不仁,再是荒唐無度,可他骨子裡的驕傲,絕不會容許自己投降或者被俘虜。
尤其是在現在這般情況下。
這次的孤軍深入,完全是朱樉的一意孤行,他違背了父皇制定的計劃,貪婪的想要博取更大功勳,甚至於封良居胥。
其實這樣的行為,跟其他皇子,包括朱棡,或者朱棣一樣,想要向父皇證明自己的能力。
身為皇子的他們,榮華富貴衣食無憂,而向父皇證明自己,是幾乎所有皇子心中的訴求。
這就跟後世的富二代一樣,明明可以一輩子吃喝不愁,哪怕是花天酒地都花不完家裡的錢,偏偏要選擇去創業是一個道理。
歷史上的朱樉朱棡死得早,但奪取了皇位的朱棣也一樣這麼做。
比如五徵漠北,編纂永樂大典,鄭和下西洋等等。
這些耗資巨大的行動,完全就是跟現在的朱樉一樣,朱棣想要向父皇證明自己的功績是能夠當好這個皇帝,去了九泉之下,也有顏面向父皇交代。
是以如果大敗,朱樉就感覺自己沒有臉面再見父皇了,更別提是以階下之囚的身份。
要是這樣,他寧可戰死沙場,還要稍微來得光榮一些。
可惜的是,在草原上的野戰對於蒙古騎兵來說,實在是優勢太大。
尤其是這樣的死亡衝鋒,純粹拿人命來填,用不了兩三天大營就會被攻破。
雖然感覺自己會有援軍,可是短短兩三日內,援軍真的能夠趕過來嗎,朱樉自己都不相信。
是以他給耿炳文下了命令,聚集糧草,一旦大營被破,立即焚燒。
而他自己,將會帶領著親衛,對蒙古大軍發起最後的衝鋒。
此刻,蒙古大營裡。
眾部族首領的臉上既有歡喜,又有憂愁,複雜的情緒在臉上來回變幻。
阿魯臺見此,開口說道。
“按照今日這樣的打法,只需要兩日,頂多不過三日,明軍大營必然被我大軍攻破。”
“我知道今日大家的損失都很大,但他們不會白白的犧牲,今天的戰場大家也都看到了,明軍的軍備,火器是有多麼的充足,只要打下了明軍大營,這些東西都會是我們的。”
“他們還有充足的糧草,得到這些糧草,足夠我們跟大明皇帝周旋了,也足夠我們捱過這個冬天。”
“我希望在明日,諸位不要吝嗇手中的兵力,誰若是貢獻越大,在事後將會分到更多的戰利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