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濟熺當即道:“什麼穩妥,我看你就是怕了,不過是小小倭兵,還能與我大明將士相提並論嗎?”
朱尚炳想再勸一下,但是朱濟熺並不當回事。
顯然朱濟熺想要自己來博取功勳。
但是他們顯然忽視了自己的軍事能力。
皇孫一代出生的時候大明已經平定,因此朱元璋對他們的教育都是以文學教育為主,在領兵作戰這塊比較忽視。
在朱元璋看來,大明已經不需要太多的戰事了。
卻沒想到大孫的突然出現,讓現在大明的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。
朱濟熺之前一直跟在自家老爹身邊,在倭國這邊也算是參與了不少作戰,這次父王不在倭國偷家,朱濟熺就想展現自己的能力。
朱尚炳對比朱濟熺來說地位就差了很多,因為他的生母是被朱元璋賜死的次妃鄧氏,連帶著他的地位也被削弱,能夠成為世子,那還是因為他外公寧河王鄧愈的關係。
他的弟弟朱尚烈雖然名義上是嫡子,但實際上因為秦王妃是元齊王王保保之妹,也就只剩下個名頭。
朱濟熺感覺自己能贏,這是因為曾經跟著父親戰無不勝的錯覺。
幾個初出茅廬的小子,怎麼能跟打了一輩子仗,還是本土作戰佔據主場優勢足利義滿的對手。
這已經不是輕敵不輕敵的問題了,雙方本身就不在一個級別。
朱濟熺親自領兵作戰,然而半路上就遭到了倭兵的埋伏。
倭國自從丟失九州島後,就一直耗費大量錢財用來研究火器,不管是火炮還是火繩槍都有大規模的裝備。
當然,在質量上跟大明是沒法比的,而且倭兵也缺少甲冑。
不過在筑前豐後兩地時,倭兵得到了不少明軍的裝備。
朱濟熺這邊兵分兩路,想要短時間內大敗倭兵。
但足利義滿暗中跟四國島的兵力匯合,並且把明軍的裝備都集中起來,作用於足利義滿親衛軍中。
足利義滿的親衛軍並不多,只有不到三萬人。
而這三萬人,是足利義滿這麼多年戰爭下來,幾乎於養蠱一樣,留下的最能戰的倭國武士。
他們比普通的倭兵要更加高大和強壯,也更加的訓練有素。
哪怕是當年明軍聯合高麗大舉進攻倭國的時候,足利義滿都沒有把這一支軍隊派出來,而是留守本州島。
但是這次,他把親衛軍全部帶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