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皇長孫:朱棣送我上皇位> 第805章:倭國反叛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805章:倭國反叛 (1 / 4)

“老師任暹羅布政使,那我等前途自是一片光明,當初排除萬難跟隨老師來這荒涼之地,果然是沒有白費辛苦。”

“這自當是太孫見老師之才,因此才將此等重任交予老師,如今暹羅空缺眾多,我等上任機會到來,定要追隨老師教化暹羅蠻夷。”

“如今吳城中看似同窗眾多,然占城比之暹羅不過是方圓之地,我等還需寫信回國,多多號召一些同窗過來眾策其心才是。”

“有理,大明雖好,然自太孫開辦各地學堂,讀書人愈多了起來,聽聞去年就有數十萬之秀才,舉人如過江之卿,即便朝廷官位正在不斷追加,如此之多學子又怎能全部安置。”

“常言道,寧為雞頭,不做鳳尾,這邊荒之地四處空缺,何嘗不是我等施展抱負之地,京師享樂,平白蹉跎大好人生。”

黃子澄擔任暹羅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訊息一經傳開,吳城上下他這些徒子徒孫們個個興奮異常。

有點渠道的都聽聞了,太孫把任命當地官員的權力,都從吏部剝離了出來,交給自家老師,這也就意味著現在老師的手裡有著數之不盡的官職在等著他們。

小小吳城尚且容納這麼多同窗,更何況更為廣闊的暹羅地區。

如今的讀書人不像是曾經的那麼盲目,也不僅僅只是考核四書五經,天下地理也是在考核的範圍之內,因此大家都知道整個暹羅地區有多大面積。

況且來到吳城後,很多學子也發現南洋地區並非他們想象中的那般貧瘠,這裡除了天氣炎熱一些,在糧食產量上還是非常足夠。

不是每個學子都是背景雄厚,追隨黃子澄來到吳城的這些人,家境一般也不怎麼樣,要真是家裡關係硬朗,也不會千里迢迢跑到吳城來求個一官半職。

如今,潑天的富貴正在向著他們招手。

吳城王宮後院。

朱允炆臉色難看的對母親呂氏說道:“大兄這是何意,連詢問我的意思都沒有,直接就是一道令旨過來,抽走了我最為得力的大臣,難道他是完全不想看到吳城的發展嗎。”

“先前在京師的時候,幾位皇叔被倭國抽調去了草原,我還想著是幾位皇叔做得過分了些,在倭國收颳了太多的錢財,還豢養私兵,這才會被大兄打擊。”

“然而我在吳城這裡本本分分,既不收刮民脂民膏,也不暗中豢養私兵,為何大兄還要如此對待於我,就真的不念一點骨肉親情嗎。”

說到這裡,朱允炆咬牙恨聲道:“皇爺爺可還在世呢。”

看著面目有些猙獰的兒子,呂氏嘆息一聲:“或許是太孫有他的想法吧,現在暹羅剛剛被破,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,縱觀朝廷上下才能者眾多,但可選擇之人卻只有那麼幾位。”

“黃先生學識淵博,將吳城治理得井井有條,今日之吳城當有黃先生八分功勞,兼之黃先生懂得南洋各國語言,太孫選擇黃先生也是理所當然。”

“現在吳城已經平穩,各項律法周全,即便黃先生離去,也不會生出太大影響。”

“倒是允炆,不可再作這等模樣,對於黃先生來說得到朝廷的認可,是他的喜事,你跟黃先生是有著師徒情誼的,他現在去了暹羅,多少要顧念著情分,屆時我吳城也能得他幫助一二。”

“太孫令旨不可違,直接傳來吳城,自沒有了轉圜的餘地,事已至此就不要多想了,免得不好的話被傳了出去。”

對於現在的生活,呂氏已經感到很滿意了,吳城不大,但在這裡也不缺什麼,哪怕是京師的一些貨物也能買到,無非是貴了些,這點錢財對於呂氏來說不算什麼。

她擔心的是允炆鬧得太過,最後傳到京師去,讓在京師的太孫不舒心了。

太孫不舒心,她們娘倆更舒心嗎。

其實在呂氏看來,調走黃子澄對於允炆來說其利大於弊,黃子澄確實是為吳城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,但與此同時整個吳城的權力也集中在黃子澄手裡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