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宮。
這個重新修建的宮殿,現在儼然已經成了朱英駐點辦公場所。
前面的弧形大殿主要是用來開大會,一般都是在後殿辦公。
太孫一系的官員,現在多是聚集在這裡。
其實朱英現在手下的心腹並不多,主要還是以黃觀為首的寥寥數人。
今日他特別召見了朱高熾。
“你在安南這些年,給咱們大明立下偌大功勳,所謂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,別人沒關注到,可我一直記在心裡。”
“安南能有現在的局面,你是第一功臣,說吧,有什麼想要的,我都可以答應你。”
朱英笑著說道。
朱高熾嘆了口氣,道:“如果大兄允許,我希望能夠回去倭國。”
朱英聞言有些奇怪,問道:“你這是怎麼回事。”
當初不去倭國,找自己另謀出路的,可是朱高熾自己。
不過話出口後,朱英一沉吟,就知道了朱高熾的想法。
他自己或許可以不在乎燕王之位,可他是世子,他的兒子需要。
這個時候,朱瞻基已經出生了,為了自己的兒子考慮,朱高熾去到倭國顯然是最好的選擇。
這話朱高熾當然說不出口,只道:“還請大兄成全。”
朱英道:“你本就是燕王世子,去倭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安南那邊的功勞我幫你記著,如果有什麼需要,儘管跟我說。”
朱英沒說賞賜的事情,因為現在倭國燕城的財富,已經是非常驚人了,說是富可敵國都不為過。
當然這個國指的自然不是大明。
“謝大兄。”朱高熾起身作揖,他明白大兄話裡的意思,這是許自己一個人情。
太孫的人情可不簡單,嚴格來說比皇爺爺的丹書鐵券還要管用。
這也是因為朱元璋給開國功臣們發的丹書鐵券,實際上沒起到多大的作用,該弄死的,照樣是弄死了。
得了大兄的承諾,朱高熾也算是放下心來。
即便是父王那些有些不喜,也沒有其他的辦法。
說到底現在的朱高熾已經不是自己一個人,他已經有了兒子,要為自己的兒子作打算了。
如果一直待在安南,即便是掛著燕王世子的名頭,恐怕燕城最後也很難到手。
接下來朱英跟朱高熾聊了一些關於安南的事情。
在朱高熾的治理下,現在的安南已經算是一片平和,尤其在教化上。
喃字的廢除得到了徹底實施,基本上城鎮都開辦了漢學堂,傳播中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