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訊息徐儀華還是從你別處聽來的。
太孫特意開放了科研司的火車,都可以坐著去感受,最近在勳貴圈子裡傳得神乎其神。
因此徐儀華也生了興趣。
朱棣點頭道:“不錯,我們也去看看,或許能在倭國也把火車建出來。”
火車稍微瞭解一下,就知道其用處有多大。
有了火車,就意味可以更好的掌控地方,朱棣當然也想在自己封國里弄出來。
轉眼幾天時間悄然而過,因為北伐的事情在邸報上刊登出來,這讓整個京師的百姓都熱情高漲。
大家議論紛紛,和吐蕃不同,這次可是跟草原打。
大明建國至今三十三年,很多老一輩的都還是在蒙元統治下長大,回憶起曾經的日子,當真滿是唏噓。
此番之戰,牽動大明國運,不僅要勝,且還要勝得漂亮。
這邊大明雖還未宣佈出征,但通往九邊的火車早正月過後,就已經是轟隆隆的開動了起來。
大量計程車兵,糧草,火器,不斷的被裝在火車上向著九邊駛去,開始做足準備工作。
只等著三月三這日大朝會後,朱元璋就御駕親征,直達草原。
御駕親征的決定,也代表了此次北伐的決心。
其實朱元璋是很少親征的。
倘若他知道朱棣後來搞什麼天子守國門,君王死社稷,必然會覺得荒唐。
朱元璋的政策,是藩王守邊,天子守國。
作為皇帝,就應該在後方發展經濟,支援指揮。
這次之所以親征,首先是因為他自己的心願,最主要的是現在大明有了大孫。
他會帶上所有能戰之皇子,這樣即便出現了什麼意外,太孫也能順利登基。
至於如果路上駕崩,身邊的皇子會不會對皇位有想法,這不在朱元璋的考慮之內。
自古以來,政變跟造反完全就是兩碼事。
司馬懿也好,李世民也好,他們可不是帶著大軍去攻打王宮,恰恰實際上是少數兵力出其不意,快速的控制王宮。
哪怕是朱棣,如果沒有李景隆的裡應外合,他也不可能進得了南京城,最後也是失敗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