膛壓的問題不算大,千鍛鋼能承受。
氣密性的解決方式,是採取螺旋封閉,扭動螺旋。
咋一看,似乎後裝燧發槍直接就問世了。
不過實際上很糟糕。
因為這種方式的燧發槍,和朱英想象中的燧發槍大致差不多。
不管是在精度,射程,強度上,都有著非常大的提升。
最主要的是裝彈,射擊變得更加方便。
唯一的問題,就是大約在十幾發後,頂多不過二十發,這後裝燧發槍就廢掉了。
沒有雷汞,只能是火藥引燃,火藥留下的殘渣,很容易就使得鋼材上的螺旋紋被卡住。
因此大概在三五發左右,就要進行清理。
而在十幾發的時候,螺紋就會因為膛壓而變形。
等於是說著後裝燧發槍就廢掉了。
必須要重新進行一次加工修復才能使用。
朱英在看到這樣的情況下,吩咐科研司,秘密製造五千支這幾乎是一次性的後裝燧發槍。
令旨下達,哪怕再是荒唐,都只能照做。
這次,朱英就是要讓宋忠去運送這五千支後裝燧發槍。
在其他人看來,這些後裝燧發槍首先是造價高昂,因為要使用到大量的千鍛鋼。
一兩千鍛鋼的造價,等同於一兩黃金還多。
這跟用黃金來打造已經沒有區別了,或許真用黃金還要造價還低一些。
如此鋪張浪費,誰看了不搖頭。
五千支後裝燧發槍,只能打一場戰爭,基本上可以說打完後,這些槍支就廢了。
即便是回收重新進行修補,一來一去,加上重新鍛造,也要耗費大量錢財。
簡單點說,用這些後裝燧發槍來打仗,贏不贏的放一邊,起步折價約莫在八十萬貫寶鈔。
相當於八萬兩黃金。
這誰打得起。
騎兵的撫卹金都還這把後裝燧發槍高。
但是隻有朱英知道,後裝燧發槍的強大,只有在戰場上才會顯示出來,這已經極其接近後世的槍支了,哪怕有再多的缺點,也無法掩蓋本身優勢。
有時候,一場戰役的重要性,遠不是幾十萬哪怕是上百萬寶鈔能夠比擬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