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聞言,便明白了其中的難題。
隨之點點頭道:“大孫先前不是搞了個匠人學堂嗎,趁著這功夫,多招些學子培養,學堂也多開設一些出來。”
“過個幾年,這人多了起來,自然造起來就快了。”
“到時候造數千艘,把水師規模擴大些,咱大明的疆域,也該是要擴一擴了。”
聽到說疆域問題。
朱英的眼神中透出光芒。
其實雖說現在的大明國力強盛,但卻一直沒有對外宣戰擴充領土。
休養生息,未有藉口是一方面。
另一方面就是領土的概念了。
在朱元璋,或者說如今這個時代,領土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,哪怕是邊界的定義,也很是模糊,畢竟沒有後世的科技手段,也不會有明確的邊界線。
就現在的大明人看來,明朝幅員之廣,遠邁漢唐。
一個是人口上。
漢唐兩個朝代,在人口巔峰時期,約莫是六千多萬數。
而如今的大明,在洪武初年就有六千多萬。
朱英入宮的這些年來,不斷吸收流民,外民,包括對其他地區,譬如吐蕃,草原人口的移入,如今官方戶籍冊上,總計已然超過八千萬之數。
二是關於疆域的定義上。
自周朝時,就有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的說法。
這就是在中原的君王認為,整個天下都屬於天子的。
這裡存在著夷夏的界線。
也就是說,在中原自古的皇帝看來,尤其是秦始皇。
認為這天下只有一個國家,一個王朝,那就是自己所統領的王朝。
其他的偏遠地區,都屬於不服教化的蠻夷。
對於疆域的定義,如果非要有個具體的說法,那就應該是中原文明圈子。
凡是受到中原文明教化的地方,都可以認為是王朝的疆域。
就如今大明的直接統治疆域,不足350萬平方公里,可這隻有朱英是如此認為。
實際上包括朱元璋,以及所有大臣,讀書人在內,都不是這麼認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