倭國,京都,後殿。
“你說這倭國小王,是真的要跟咱們父王聯合起來嗎,莫不是哄騙咱們的吧。”
“我怎麼總是感覺如此不真實呢。”
在後殿這裡有三個人,明顯不是倭人,因為他們的身材遠遠要比旁邊人更加高大。
說話這人,正是朱棣三子,朱高燧。
旁邊還有他的二哥朱高煦,以及麾下的商人徐護尤。
“擔心個啥,就算是假的又如何,難道他們還敢對我們有什麼企圖嗎。”
“再者說了,這倭國小王明顯是想要奪取權力,對於他來說,臣服我們大明,又有什麼關係,也就是最近這些年有些變化罷了,往前幾個朝代,倭國可是求著咱中原王朝收為藩屬國呢。”
朱高煦無所謂的說道。
雖是讀書少,但一些基礎的歷史淵源還是知道的。
倭國自漢唐開始,就一直以中原的藩屬國自稱,雖然漢唐基本上都沒怎麼搭理過倭國。
畢竟在漢唐看來,倭國這地方太遙遠,太偏僻,沒什麼值得去管轄的。
也就是給了倭國一個冊封了事。
倭國的來源,還是源於漢朝時期,光武帝給冊封了個漢倭奴國王。
自此倭國也算是隸屬於中原文明體系的一員了。
倭王想要求得大明的支援,奪取幕府的權力,在朱高煦看來,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。
即便是現在,名義上倭國也是大明的臣子國。
朱高燧有些興奮的說道:“如果咱們能夠策反倭王,不管是在父王那裡,還是大明那邊,都是大功一件啊。”
在前些日子,倭王派遣武士,暗中跟燕王朱棣取得聯絡,想要得到支援,奪取足利義滿的權力。
對於這種事情,朱棣當然樂見,如果成功,那整個倭國都將歸於大明麾下,而作為海外藩王的朱棣,立下大功也是水漲船高,說不定還能壓大哥,二哥一頭。
如果失敗,那也沒有多大的損失。
所以就把兩個兒子給派過來了。
當然,兩個兒子只是過來撿取功勞的,真正主事的,還是徐護尤。
這是朱棣最為重視的海商。
近些年來,於海上貿易,可是給朱棣帶來了巨大的利益。
他也不擔心兩個兒子的安危,倭國可沒這個膽子對他的兒子做些什麼。
如果出了事,那麼整個倭國都要給他的兒子陪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