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說現在溫飽較為普遍,哪怕是先前吃不上飯的時候,那也從來都是懷了就生,生了繼續生。
而反觀大明的官員,總計才多少人?
根據現在的戶部統計,在官籍的人數,總共二萬八千餘人,連三萬人都沒有。
而這三萬的官員,要管轄大明八千萬人口。
哪怕是軍政分離的情況下。
一個地方父母官的知縣,幾乎掌握了所有的民生大權,這簡直有些離譜。
但凡有些懶政,整個縣城的經濟就完全處於停滯狀態,政務堆積如山。
底層百姓的訴求,根本得不到解決。
或者說哪怕是現在,大部分百姓更多是聽著族裡的安排。
皇權依舊難以下鄉。
這時,一個宦官前來稟告:“啟稟殿下,陛下召見。”
朱英對葉月清笑了下,已經猜到是關於三十萬秀才的事情了。
當即就起身前往華蓋殿。
華蓋殿中。
朱元璋正在呵斥禮部尚書任亨泰。
“簡直是胡鬧,這等大事,為何不早些跟咱說,你禮部尚書到底是怎麼當的。”
“咱大孫不懂這些,難道你在禮部這麼多年,都不懂得科舉的關鍵嗎。”
“三十萬的秀才,也真是敢給啊,什麼時候,咱大明的秀才,如此不值錢了。”
朱元璋的心都在滴血啊。
每個秀才都要賞賜田產,最少都是十畝良田了。
三十萬秀才,這可是三百萬畝良田,瘋了嗎。
這個時候的朱元璋,其實並不知道秀才的特權已經取消了。
自從小文承出生後,大部分的皇權已經逐步的移交到了朱英手上。
這些權力屬於朱元璋跟朱英共同持有,相當於都有決策權。
自從對朝廷大臣們放權開始,朱元璋逐漸對於大孫的安排,也減少了過問的次數。
一來是朱元璋年紀大了,精力有些跟不上。
二來也是對大孫的放心。
這樣的行為也算是皇權的平穩過渡,至少在他駕崩後,整個大明不會產生多大的震盪。
對於大臣們來說,太孫令旨跟陛下諭旨,基本上沒有了區別。
朱元璋也不是完全不過問,只是興趣多是集中在賦稅,軍事,火器,還有一些萬國事務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