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因為季風的關係,所以咱們大明的寶船要在那邊一直停留到年底才能啟航。」
「那邊的土著或許眼饞我們大明寶船,曹國公為了維護我們大明的威嚴,跟當地土著發生了衝突。」
「曹國公帶著的是咱們大明的精銳,土著當然不是對手,目前連戰連捷,攻無不克。」
朱英不由問道:「這跟帖木兒有什麼關係?」
他要是沒記錯的話,沿海北印度地區,目前帖木兒還沒有打下來吧。
茹瑺有些尷尬的回道:「曹國公在那邊滅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,俘虜了很多奴隸,而那支軍隊,正是帖木兒去往北印度的遠征軍。」
朱英愣了下。
李景隆這小子,還挺能打的嗎。
竟然把帖木兒的遠征軍都給滅掉了。
不過說起來也正常。
北印度那邊的一向是戰五渣,帖木兒打北印度幾乎就沒怎麼遭遇過對手,相當於一路橫推的局面。
兩萬人顯然都不見得是帖木兒的直屬部隊。
李景隆帶著去的,雖說只有三萬官兵,可為了弘揚大明威嚴,其中大部分可都算是百戰老兵,其中配備了足量的火器。
「損失如何。」朱英問了句。
茹瑺回道:「曹國公揚我國威,大敗帖木兒遠征軍,本身損失可以忽略不計,主要先鋒是當地土著為主。」
聽明白了。
李景隆心疼自己的人手,拿當地土著當炮灰。
「很好,看來曹國公功勞不小。」
朱英讚許說道。
現在也大概是明白了情況
。
因為是遠洋艦隊,所以帖木兒很難說派兵報仇。
畢竟等帖木兒組織軍隊趕過去的時候,李景隆都已經再次揚帆起航了。
帖木兒是中東地區的霸主沒錯,可實際上帖木兒所統治的區域,基本都是在陸地上,靠海的地方並不算多,所以帖木兒不是海軍力量不足,而是根本沒有海軍。
對於大海,不管是蒙古人還是突厥人,都有天生的恐懼。
這恐懼來源於忽必烈數十萬大軍在倭國的覆滅。
所以蒙古人對於發展海軍根本就沒想法。
大明的遠洋艦隊都已經跑到了自己的地盤,帖木兒自然不想就這麼受氣。
正好是打下了德里蘇丹,乾脆就直接進軍吐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