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那邊就更加簡單了。
畢竟古羅馬帝國都已經崩盤,歐洲分割成了七零八碎的小國,全歐洲的人加起來,都沒有咱大明的人多,哪怕是神話的角度上來講。
我大明的神明信仰之力都要你多得多,你那區區幾百萬的信徒,怎麼跟我大明八千萬信徒相提並論。
且在朱英擬定的神話體系裡,皇帝本身也是神靈的代表,可是有著封神的權力。
這便算是文明的覆蓋了。
文明是一方面,武力值也是很重要。
最後的對決,當然還是靠拳頭。
朱英指著地圖上的南洋說道:「整個南洋,臨近我大明,我計劃是在十年內,逐步的進行百姓遷徙,而後掌控整個南洋的軍事武裝,即便是保留南洋各國,至少也是要去軍事化。」
去軍事化,這是個新穎的詞彙,黃觀之前沒有聽說過,但很好理解。
稍有些疑惑的問道:「殿下的大明遠洋貿易,將會逐步在南洋各國開設莊園,招聘農奴,種植糧食,這等方式可將其百姓所產生的怨恨,轉嫁到各國之上,為何要讓我們大明來承擔呢。」
「有我大明水師的武力保障,將馬六甲內的沿海海域全部控制下來,奪其錢糧富為大明,臣覺得如此才是最高效的方式。」
去軍事化的間接統治,也會讓南洋百姓對大明埋怨,如果只是開設農莊,這股怨氣就不會影響到大明。
日積月累下的爆發,也是由南洋諸國承當。
所以黃觀對此有些不理解。
這個小冰河橋段,朱英熟悉得很,畢竟他已經跟老爺子講述過一遍,現在再說一次,也就信手拈來。
劉日新又被當了擋箭牌。
關於氣候變化,影響到歷史王朝更替,以至於兩百年後大明受冰封之苦,蝗蟲四起,遍地饑荒這等事情,從朱英口中緩緩講述出來。
黃觀聽完之後,深受震動。
他沒想到太孫已經看到兩百年後的大明,而自己這般,簡直是鼠目寸光。
起身作揖道:「是臣愚鈍了,太孫此舉乃為後世謀福利。」
朱英擺擺手:「沒事,這些訊息你並不知曉,有此想法也很是正常。」
黃觀的思想開始轉換,沉吟片刻後說道:「既是如此,欲謀其國,先使其亂,我大明乃禮儀之邦,貿然出兵有違道德典範,亦損我大國威嚴。」
「其內生亂,猶如安南,我大明當以正義之師出擊,撥亂反正,自可將其掌控手中。」
朱英輕輕點頭。
這個想法跟他是一樣的。
南洋諸國有著自己的文化信仰,完整的統治機構,如果不亂起來,大明很難有插手的理由。
出兵攻打是下下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