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觀整個亞洲地區,哪裡的市場還能比得上大明,即便是如今南洋海貿的興盛,那也是因為大明開海了。
不過海貿興盛的同時,有利也有弊。
比如說,火繩槍。
火繩槍本身就有擴散的苗頭,這個在去年朱英抵達占城的時候就發現了。
火銃這樣的火器,本身隨著蒙元,或者說蒙古帝國發展的時候,就已經是在全世界擴散開來。
甚至於在明初的時候,即便朱元璋注重火器,其他國家也並不是差得很多。
在跟安南的對抗中,安南的火器就表現出很多地方並不弱於大明。
如果不是有朱英的存在,對於火器的打造,改良,大明的火器在安南可能還會呈現出弱勢的情況。
歷史上朱棣派兵打安南的時候,
確實在火器上並沒有取得優勢。
哪怕是後來發展出的神機營,也只能算是區域性武裝,哪有現在的大明火器興盛。
如今的大明,火藥司的分部早就已經在每個省建立火器工廠,大力出產火器。
只是這樣,也導致更加容易洩密,火繩槍的建造方法,很快就被其他國家學了去。
主要火繩槍這個東西,本身就不存在什麼設計壁壘。
大明目前幾乎四成的軍隊已經裝備了火繩槍,只需要拆分一下,就能瞭解火繩槍的結構並且復刻出來。
火藥顆粒化也不算大秘密。
在重金的誘惑下,終歸會有那麼一些工匠成為漢女幹。
大明的盤子這麼大,不可能說面面俱到。
不過暫且來說,就數量和質量上,大明軍隊自然是裝備最多。
「大孫最近經常跑科研司,要搞出那蒸汽鐵甲船來,現在可是有了成效。」
朱元璋其實對那些小國並沒有太大的興趣,哪怕是說呂宋已經發現了金礦。
目前的大明國庫已經不存在缺錢了,內帑除開所有開銷後,每月還能有數百萬的進賬,朱元璋對於錢鈔早就沒了曾經那麼多興趣。
對於大孫描述的蒸汽鐵甲船,能夠不借助風力航行,尤為好奇。
朱英聞言,無奈說道:「現在卡住了,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造出來。」
朱元璋問道:「是哪方面出了問題,咱們大明現在如此多的人才,集思廣益定能解決。」
朱英無奈道:「不是人的問題,是材料的問題,對於保溫,隔熱,密封這塊,哪怕是用黃金融鑄,效果也很差,就算是造出來了,航行所需要的石炭也太多了,並無太大意義。」
朱元璋想了想說道:「黃金不行,那就找點別的來試試,咱們大明地廣物博,哪能被這個事情難住,即便是咱大明沒有,也可去海外尋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