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也就導致倭國使臣住的地方擺滿了屍體,僅僅幾天,便就是臭不可聞。
完全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。
後來還是源友信,在倭國香子公主入了坤寧宮後,這才向太孫殿下提出,希望可以將倭國使臣火化,而後將骨灰再帶回倭國。
得到太孫殿下的允許後,這才擺脫如此局面。
源友信恭敬的在奉天門後等著。
因為現在還沒到吉時。
左邊的倭國使臣,下意識的看向源友信,好似在徵詢什麼。
源友信輕輕點頭,頓時一直著的倭國使臣們,差點沒歡呼起來。
據說有訊息,昨夜的太孫殿下,正在恩寵香子公主。
便是在這個時候,關於倭國國書抵達京師的訊息傳到了宮裡。
在香子公主婉轉承歡的祈求之下,太孫殿下深夜下了令旨,確定今日便就舉行受降倭國儀式。
….
「吉時已到,著倭國使臣入奉天殿面聖!」....
隨著由宦官口口吶喊相傳的高呼聲,奉天門緩緩開啟。
源友信連忙把木盤放置地上,跪地磕首高呼:「小國使臣謹遵大明皇帝陛下聖諭。」
而後端起木盤起身,在宦官的帶領下,朝著前方一路過去。
奉天殿中。
群臣激動。
誰也沒想到,太孫殿下竟然真的在對倭國的戰爭中,取得了如此之大的勝利。
要知道,以往的戰爭,贏了便是贏了,會給國庫造成非常之大的負擔,每次打仗,死亡人數眾多,還要給予大量的撫卹金。
倭國,這個連蒙元開國時期,都失利過兩次的國度,又在茫茫大海之上。
對於討伐倭國的戰爭,其實大部分的臣子,都是不怎麼看好的,覺得這就是太孫殿下的勞民傷財。
五十萬軍,比之蒙元的三十萬軍還要多二十萬人,若是因此失敗,對於整個大明的統治之根基,都是一股很大的動搖。
也就是現在陛下震懾天下,寵溺太孫,若是換了這古往今來任何的一個朝代,這麼多軍士的調動,是絕對會遭到所有群臣的反對。
況且當年,便是陛下,也曾經被劉基所勸阻。
然而現在的事實證明,太孫殿下的決策和方針是非常正確的。
雖然明軍是有一定的損傷,但這損傷對比國戰而言,是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準。
糧餉方面更加不用說了,負擔是有,但是相比如今繁榮的大明,這點負擔還真就算不得什麼,頂多不過是往年一年的歲入罷了。
如今的大明,在賦稅上已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,尤其是商稅的增加,還有太孫殿下群英商會所創造的利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