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多倭國使臣相互對視一番後,自然還是源友信站了出來,連忙作揖道:「倭國使臣源友信,拜見上國公公。」
李忠明點點頭,這態度還算行。
「陛下口諭,著倭國使臣入奉天殿覲見。」
源友信連忙磕首道:「下國小臣源友信,遵上國皇帝陛下諭旨。」
李忠明見此,便就說道:「可去三人,爾等快些決定,若是讓太孫殿下久等了,到時候遭受責罰,可就怪不得咱家了。」
聽到這話,眾多倭國使臣頓時就爭執起來,不過最後關鍵的點,還是在於倭國四大家族上。
四大家族去三個,顯然就有一個家族去不了。
但目前的情況,顯然也不會給倭國使臣們太多時間,僅僅一番爭執後,另有兩人站出。
李忠明點點頭,也懶得多問,帶著便走。
.....
對於跟倭國使臣的談判,朱元章並不會直接的參與。
….
所有事情,都交由大孫來決定即可。
本來這次征討倭國也是大孫的意思,目前看來還算是比較順利的。
在朱英這邊,自然還有各部尚書,侍郎,以及翰林學士等等數十位官員的陪同。
在華蓋殿中,眾多官員在朱英這邊的主持下,開始商討關於對倭國將要提出的賠償要求。
其實按照之前的所謂大國風範,一般是小國認錯,賠償一些禮物之類的,然後俯首稱臣,基本上就差不多了。
這也是關乎到最為常見的天朝上國顏面。
但這一次,朱英可不會管這麼多。
在商議之前就已經明確了方向。
首先是錢財撫卹金的賠償。
這賠償的東西,自然就是白銀。
「別看倭國地方小,可是那邊有著銀山,本宮先說個數吧。」
朱英豎起一根手指說道。
下首的官員有人不禁說道:「殿下,這一千萬的白銀是否有些少了。」
自古以來,都是講究一個漫天要價,就地還錢。
在很多官員們看來,倭國那等小地方貧瘠得很,大明往前一年的歲入也不過千萬白銀,那等倭國小地,能夠拿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