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對於現在這個時代來說,便就是阻礙了。
西方的文藝復興在十四世紀,所謂十四世紀,便就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年。
如今大明這邊,正是在十四世紀的末期。
也就是意味著西方文藝復興的萌芽,已經開始了。
一場東西方之間隱形的文明競賽,現在就已經開始了。
朱英不知道自己百年後的大明,是否能夠一直的興盛下去,還是說多延續兩三百年的國祚。
可是即便是延續兩三百年的國祚,又有什麼意義呢。
即便是沒有了滿清,如今的制度延續下去,大明不過是另一個滿清罷了。
所以,要改變,要真正的改變。
唯有快速的發展工業化,才能使得大明的國力,不斷的向上攀升,才能避免歷史上的悲劇,再度重演。
想到這裡,朱英便開始認真的目前京師的工廠發展。
現在京師的工廠,基本上都是掌控在群英商會的手裡,而朱英已經開始在有意識的引導民間團體的發展了。
而對於工人的待遇問題,也在朱英的重視之中。
顯然,雖然有條例,但是那些開設的工廠,還是黑著良心去剝削。
「一個月一貫寶鈔,他們是怎麼做得出來的,難道要視我大明律法於無物嗎。」
….
「所有牽扯到裡面的官員,一個都不要放過,嚴查嚴辦。」
看著宋忠遞過來關於目前工會的情報,朱英氣就不打一處來。
他千叮嚀萬囑咐,就是要保障好關於工人的待遇問題。
至少基礎的標準,都是需要給到的。
按照現在工廠的定額,即便是最便宜的月錢,也當是需要四貫鈔才可以。
目前糧價比較平穩,一個簡單的三口之家,每個月的口糧大約需要三貫鈔的樣子,如果還有老人的,四貫鈔只能是剛剛好。
當然,這是建立在只有一個男人負擔的情況下,多數一般在鼓勵生育的情況下,都有幾個子女,老人可以共同負擔。
婦女也可以做一點事情填補家用,如此算下來,每個家庭每個月,都會有一點富餘。
這些富餘,便就是一個家庭的底氣,如果遇上什麼病症之類的,也不用過於擔心。
大明的醫道發展還是比較靠譜的,很多藥材的價格都是非常的低廉,即便是老百姓的家中,也完全可以負擔得起
,不會輕易被拖垮。
目前來說,做到這個程度,已然是朱英的極限了,這還是因為有著高產作物的不斷發展,讓許多地方的饑荒得到了解決,保證了多數百信的溫飽後得以如此。
但是一貫鈔,別說是負擔一家子人了,便是一個人的口糧都不足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