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所有的加工廠建立,前期所產生的費用都是由大明國庫支撐的。
否則僅僅只是幾個藩王抓一些倭國百姓充作奴隸,效率極為低下,哪裡能有這麼高。
現在倭國的高產作物還沒有普及,大明這邊還有大量糧食輸出補給,這才是眾多藩王能夠穩穩駐紮倭國還能搞事的原因。
其實就現在的白銀開採雖然很大,但實際上運送到大明來的白銀,暫且根本沒有抵上先前的支出費用。
畢竟不管是大軍駐紮,還是各方面的支援,都是一筆巨大的費用產生。
其中海運雖然說廉價,但一樣有巨大消耗。
航運的船隻磨損,人工開支,官員俸祿這些,加起來可
不是個小數目。
也就是倭國現在的白銀值錢,不然駐紮倭國完全就可能將大明的財政拖入到泥沼之中。
歷來很多王朝不想著去開疆擴土,多數都是這麼個原因。
戰爭本來就對國庫衝擊很大,這還要扶持當地建設,偶爾再來個什麼起義啥的,誰遇到了不腦袋疼。
歷史上,很少沒有皇帝不想著開疆擴土,封狼居胥啥的。
只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,當了皇帝后才明白國家的爛攤子有多麼大,跟先前做太子的時候完全不一樣。
就是在這樣對倭國藩王們的支援下,幾個藩王暗中聯合起來,隱瞞開採的數目,大量私吞白銀。
不僅是如此,包括是其他的礦藏,也同樣進行私吞。
然後再販賣給其他的商人,獲取鉅額利潤。
況且還避開了三成的賦稅繳納。
「大孫吶,你先前說的對,你的這些叔叔們,不適合長期待在一個地方。」
「等他們把地盤給搞熟了,就是跟現在這樣變成了禍害。」
「那麼多的礦藏,咱也沒有要他們多的,只要了三成罷了,前邊搭建工廠這些,前前後後已經是墊進去了上萬萬貫寶鈔。」
「人心不足蛇吞象吶,咱都這樣對他們了,他們暗地裡還要搞這些小動作。」
「這是仗著自己在海外,翅膀硬了,咱管不到了。」
朱元璋真是給氣笑了,只是語氣中又透露出一絲無奈。
說到底都是自己的種,海外距離遙遠,本來就管轄困難,最主要的是這倭國駐守也不能說換人。
終歸是自己的兒子,肉算是爛在了鍋裡。
如若是其他將領的話,現在朱元璋就得是拿人九族了。
朱英越過地上碎裂的瓷片走了過去。
能夠擺在華蓋殿內的瓷瓶,當然是最好的青花瓷,而這被踢碎的跟旁邊的可是一對。
放在當今的市面上,少說都是上萬貫寶鈔起步,若是在海外,更是價值連城的寶貝,甚至能引發國戰,就這麼給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