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皇長孫:朱棣送我上皇位> 第634章:黑暗的大明太孫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634章:黑暗的大明太孫 (2 / 4)

朱元璋感覺自己現在已經有些懷疑人生了。

當年他為了賦稅歲入,國庫內帑,可謂是絞盡腦汁四處開源節流,幹了二十多年,結果往前的歲入才一座酒樓這麼高。

這讓朱元璋頓時感覺非常不好了,感情自己先前都是白乾了?

朱英解釋道:「也不能是這麼去看,現在的經濟不同了,海貿展開之後,這些參與到海貿的商人們在短時間內賺取了大量的財富。」

「咱們大明的各類產品對於海外來說,是絕對的暢銷,只要能夠運送上船,根本就不用擔心賣不出去,且因為現在許多貨物都以工廠的方式進行大規模的製作,成本逐漸的降低,促使利潤變得更大。」

「且這些商人們在咱們大明貨物出手海外後,轉手就是高額利潤,畢竟他們想賣多少就是多少,這也不好進行管控,全看是自己本事。」

「咱們大明水師庇護航道安全,現在倭寇也都全部消失了,安全的航道給海貿帶來

了更大的繁榮,只要是參與到海上貿易的,幾乎都有著非常穩定的收入。」

「據下面彙報的情況,普通的商會每月就能有數千乃至上萬兩白銀的收入,那些有自己商船的大商會更加離譜,最大的商船聽說一趟下來進賬有十萬兩白銀。」

「不僅是南洋,倭國的白銀則更多,在倭國的幾個叔叔,手裡頭至少都有著三四座中型銀礦,每天加工出來的白銀,都已經是比得咱們印寶鈔了。」

銀礦金礦這種礦藏,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全世界硬通貨,熔鍊加工之後,就可以直接使用。

現在的倭國就藩的四大藩王,儼然已經成為神豪的象徵。

而這些大量白銀,最終自然是大幅度的流入到大明的市場經濟之中。

按照大明的律法,寶鈔才是現行的官方貨幣,白銀的私下交易是屬於違法的範疇,所以大量的白銀都是存入到皇家錢莊裡,兌換成寶鈔。

寶鈔提舉司,現在正是大量的招募人手,由於白銀兌換數目非常之大,導致現在寶鈔提舉司已經有些趕不上躺了,只能是不斷的擴大規模。

經濟發展得太快,朱元璋感覺自己都有些跟不上時代了,總體來說自然是非常驚喜。

「這樣的酒樓,咱覺得可以多開一些。」

「不僅是在京師,於沿海的各個府城裡,都可以開設類似於此的酒樓,這可都是不少錢財。」

朱元璋認真的說道,他感覺現在於大明,真就如同是撿錢一樣,隨後乾點什麼事情,都能得到大量的錢財。

說完後,朱元璋又補充道:「現在咱們大明錢財是越來越多的,人也是越來越多,可農戶的數目,正在是不斷的減少。」

「高產作物是能夠帶來大量的糧食,但這些糧食對於承載的人口,也是有個上限,若是遇到什麼天災,怕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。」

「前些年咱下過一道諭旨,令許多地區改農為桑,現今絲綢棉田暢銷,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種糧食了,這可不是個好現象,在這點上,大孫要想好辦法應對才是。」

「否則眼前的這些繁榮景象,猶如是鏡花水月一觸即破。」

朱元璋囑咐著說道,他很清楚現在大明人口的增長是多麼的誇張,前段時間在京師周邊走上一圈,就發現家家戶戶都是在帶孩子,且多數還不止一兩個。

這些大明新生兒的出現,意味著不需要多久人口就迎來大爆發。

現在的天氣,又是一年比一年寒冷。

在高產作物的掩蓋下,水稻和小麥實則已經是在不斷的減產了,只是因為高產作物大量種植和收成,所以這樣的現象並不明顯。

朱元璋一直很是關注這塊,他很清楚糧食是大明的根基,是國本。

現在迎合商業的發展,絲綢和綿鍛的價格不斷上漲,種十畝地不如一畝桑,百姓們自然更想種植桑田而非是稻田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