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若是誰因此被下了詔獄,可莫要怪本官不顧及同僚之情。」
趙勉的聲音中帶著冷厲。
他自己是不敢貪的,位置太高了,盯著的人太多。
可是手底下這些屬下們,多少風聲他當然是知道一些,平時一些小事情,也就是睜隻眼閉隻眼了,但關乎到下西洋的重大行為,可就半點不能留情。
下邊的左右侍郎目不斜視,他們也算是問心無愧。
畢竟侍郎可不是什麼小官,除開六部尚書之後,就是侍郎這個梯級了。
盯著的人同樣是不少。
在官員俸祿改革之後,現在算是吃得好喝得好,沒必要去插手這些。
倒是下邊的主事們,一個個心思顫動。
說不貪,那是不可能的。
即便是朱元璋再是怎麼立下重刑整治貪腐,二十多年來幾乎把朝廷上上下下給殺了個遍,也同樣是無法根治這種情況。
殺不完,根本就殺不完。
其實嚴格來說,現在的大明朝廷貪汙問題,已經是比先前更加嚴重了。
因為在朱元璋時期,錢糧就那麼多,隨便貪點就很容易出現問題,稍微多點就關乎到民生艱難了。
錢少嘛,哪哪都需要錢,都緊巴巴的過著日子,缺了一塊就顯得問題很大。
但是現在就不同了,隨著各類經濟的飛速發展,尤其是大量的工廠建立,還有群英商會的化整為零,列入到各地管轄。
這也就導致對於絕大多數的官員來說,只需要簡單一句話,伸個手,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。
最主要是這些在曾經很容易出錯的收入,現在顯得很是渺小不起眼。
十貫寶鈔裡拿走一貫,那可是少了百分之十。
但一萬貫寶鈔裡少了幾個銅板,就沒很多人在乎了,或許是賬目沒算好呢。
曾經是二兩白銀就夠判個死刑,現在二十兩白銀指不定還付不起個飯錢。
只能是說,時代變了啊。
.....
自從下西洋的事情在奉天殿確立,李景隆被定為總負責人後。
原本門可羅雀的曹國公府,現在門檻都要被踩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