察哈爾、土默特、科爾沁、永謝布、鄂爾多斯、阿速等部,都屬於北元共同組成的部落,在北元政權額勒伯克的直接統領下。
還有一部分是之前投降了大明的兀良哈。
是明朝扶持蒙古人建立的三個衛所,分別是朵顏衛、泰寧衛和福餘衛,也就是歷史上在靖難之役很是出名的朵顏三衛。
馬哈木不怎麼出名,但他的孫子也先在歷史上名頭不小。
土木堡之戰俘虜明英宗,就是這馬哈木的孫子也先乾的。
姚廣孝順著這個機會,便說起了此行的目的。
「在西邊有一個可汗名為帖木兒,奪取了西察合臺汗國的政權,號稱是第二天可汗,此事可汗應該
是知曉的吧。」
馬哈木喝了一口馬奶酒:「帖木兒?那個跛子,我當然知道,現在可是囂張得很。」
馬哈木的臉上閃過幾分羨慕:「當年祖上的封地在這貧瘠的瓦剌,要是在那富裕的西察合臺,哪裡還有那跛子什麼事情。」
「西邊的那些國家跟大明比不了,一個個都軟弱得很,我們蒙古的騎兵在那裡就絕對的王,沒有什麼能夠對抗。」
瓦剌的部落和人口不多,但有道是窮山惡水出刁民,戰鬥力非常的強勁。
即便是北元的人口比瓦剌多了數倍,也不想去跟瓦剌較勁。
歷史上草原的遊牧民族,除了元朝入主中原之外,其他的都沒怎麼在中原王朝這邊討到太多的好處。
更多的是被中原王朝壓著打的局面。
比起中原征戰的地獄難度,遊牧民資西遷的話就變成普通模式了。
當年的天可汗成吉思汗也是如此,宋朝沒能打下,但是蒙古帝國的疆域已經有三四個宋朝那麼大了。
哪怕是如今,隸屬於曾經成吉思汗遺留的領土,也是約等於兩個大明所佔據的疆域。
畢竟哪怕是帖木兒,也算是成吉思汗的後裔。
姚廣孝聽到這話,卻是不怎麼感覺好。
因為從這話裡的意思,馬哈木是把帖木兒看作同樣的蒙古人。
這樣的話他就不會願意出兵去幫助東察合臺汗國一起攻打帖木兒了。
「可汗長期生活在瓦剌這邊與世無爭,卻不知道現在的帖木兒不僅完全吞併了西察合臺汗國,並且侵佔了德里蘇丹國,金帳汗國大片的領土。」
「東察合臺汗國與德里蘇丹國互為犄角,聯合對抗帖木兒讓其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,但是地處北邊的金帳汗國可沒這麼幸運了。」
「現在的金帳汗國已經是在覆滅的邊緣,月即別如今對於帖木兒俯首稱臣,依貧僧看來,要不了兩三年的時間,就會全部淪為帖木兒的領地。」
「而這,僅僅是帖木兒一方之戰,此刻帖木兒的大軍一路西進,獲得的領土已然是堪比整個大明。」
草原現在可沒有什麼驛站,因為部落眾多的關係,訊息上也很是落後。
帖木兒的現狀對於瓦剌來說完全就是個模糊的概念,只是偶爾聽著別人這麼說過傳言,具體的詳細一點都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