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何曾畏懼過戰爭,最為擔心的其實不是戰爭損失,而是這個損失沒有補充的來源從而形成巨大虧空。
把高產作物送給倭國,其實也一直是朱元璋心裡的想法,不過有些事情,並不需要過於急躁,自然要換取足夠多的好處才是。覽
現在被老二朱樉這麼一攪合,拿出來作為交換正好是恰到好處。
面對這樣的「神物」,倭國哪裡有拒絕的可能。
即便是倭國王室和足利義滿不想要,那些地方上的守護大名也會爭先恐後的競搶。
朱元璋贊同道:「這個主意倒是不錯,不過也要選合適的人選談才行,孫兒看誰過去談比較好。」
朱英笑著道:「此事事關重大,便就是孫兒親自過去一趟吧,也是方便過去瞧瞧。」
「一般人去的話,還真就壓不住幾個皇叔。」
秦王朱樉,晉王朱樉,燕王朱棣,齊王朱榑這四個藩王,可謂是大明之中除開朱元璋和朱英之外,身份地位權勢最高之人。覽
朝中的大臣不用說了,即便是藍玉這些公侯勳貴,四大藩王也完全可以不鳥。
尤其是朱樉,這山高皇帝遠的,還真不就會乖乖聽話。
唯有朱英過去才能是全數的鎮壓下來。
且也可以表達出大明的誠意,阻止國戰的發生。
如果倭國連大明太孫,未來大明皇帝的面子都不給的話,那就可以瞭解一下什麼叫作天子一怒,伏屍百萬。
皇權至上的世道,不是說發動戰爭一定是要去計算盈虧後果的。
這就是個人情感凌駕於國家之上的恐怖所在。覽
至於安全問題,那就更加不用擔心了。
首先本身朱英前往我國就會攜帶足夠的兵力,且還有四大藩王鎮守著。
且說倭國那邊,比之大明還要更加擔憂。
因為但凡有任何事情驚擾到大明太孫,那麼整個倭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以老朱的性子,尤其是在這個時候,調百萬兵力平定倭國是必然
會發生的事情。
整個倭國的貴族階層,幾乎都要被株連九族,屠戮一空。
哪還有什麼倭國王室,幕府將軍,只有海捕文書裡的通緝犯罷了。覽
「行,大孫去也可以,不過至少得是帶二十萬兵咱這心裡頭才放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