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原吉的臉上帶著幾分慚愧。
朱棣倒是沒有為難他們的迴歸,反倒是之前跟著一起去的,現在並不想著回來。
如今倭國熱,大量的漢人都是想盡辦法前往倭國,這些已經是安家的,又哪裡是肯輕易的為了朱高熾回來。誝
況且燕王朱棣到了之後,燕城肯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。
隨著朱高熾去安南,等於又是從零開始了。
朱高熾趕忙扶起夏原吉道:「先生不必自責,這亦是人之常情,先生能夠回來,已經是讓我非常感動了。」
這話朱高熾發自肺腑。
不管怎麼說,他都只是世子,而並非王爺。
父王如今身體健康,說得不好聽點,再過個三十四年的,朱高熾都不一定能夠繼承王位。
這些大臣的年紀也不小了,多數都是比燕王的年紀都大一些。誝
如果沒有什麼別的意外出現,這等於是說有生之年都很難看到朱高熾這
個世子成為燕王。
既然是如此的話,那麼跟著燕王指不定前途更加的明朗。
當初去倭國的時候,除開夏原吉外,多數都是鬱郁不得志,抱負無法舒展。
到了倭國之後,已然是感受到了權力的美妙,又怎麼會放棄。
並且他們也不用擔心燕王到了會如何,因為燕王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官員來幫忙做事。
到哪裡都是做,幹嘛又千里迢迢的跑到安南去。
哪怕是到了安南,他們也只是繼續作為夏原吉的下屬而已。誝
留在倭國就不同了,夏原吉走後,這等於是文官之長的位置暫且是空缺了下來,他們有了新的上升空間。
哪怕燕王不安排文官之長,類似於宰相的文官,也是仿照大明的六部。
況且這樣的調動,可不是說自己一人跟著去,還有著大量家眷呢。
如此情況下,還有兩人願意舉家跟著夏原吉迴歸大明,可見是真的心腹了。
朱高熾先前還擔心夏原吉也不願意回來,或者是父王不放人,也就只能是自己單打獨鬥。
現在看到人了,總算是放下心來。
「此番回來,先生便暫且歇息幾天,太孫殿下那邊已經是安排了,會讓我們跟著下一趟水師的船隻走海上過去安南,也可省卻一番奔波。」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