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是一方面,宮廷更是一方面。
宮裡頭的開支,基本上都是由內帑來負責,群英商會在併入到內帑之後,內帑可就沒過缺錢的日子了。
朱元璋想起當初自己跟戶部搶銀子的時候,心裡頭就非常的感嘆。
「情況不是很好。」朱英微微搖頭說道。薅
朱元璋面色一頓,道:「是怎麼回事,咱也看了,這比往年的收成可高多了,是有什麼官員在裡頭做了手腳?」
「看來總是有些人嫌日子過得太好,不想要活命了。」
朱元璋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憤怒,任何敢影響到大明的人員,不管是誰,都必須要處死。
誰敢在賦稅這塊伸手,他就要誰的腦袋。
朱英回道:「並非是有人貪了,孫兒的意思是說,現在大明的糧食跟不上人口的消耗了。」
朱元璋微微皺眉:「你的意思是,咱大明的人口增長太快了,地裡的糧食跟不上了。」
朱英點點頭:「沒錯,雖說有高產作物的增產,可實際上在先前,大部分百姓
都是不能吃到飽飯的,而高產作物的大面積種植,只是堪堪讓百姓們的生活能夠勉強達到溫飽。」薅
「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地區,連溫飽的標準都很難達到。」
「如今我大明的人口,實際上應該已經是超過了七千萬口,很多一部分還沒有加入到大明的戶籍裡來。」
「按照現在的這個趨勢,或許不用十年,三年五載的,可能咱們大明的人口就有萬萬人了。」
「一戶之中,常規要生三五個孩子,像是一些大戶,生個七八十來口都正常,如若是達到萬萬人,那麼大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就更加的驚人。」
「也就是說,未來十年之後,在沒有戰事的影響之下,咱們大明可能一年就要多出兩百多萬的新生兒,後期還會不斷的疊加。」
朱元璋一直致力於人口的恢復,但沒想到在大孫入宮的幾年時間裡,人口增長得就已經是如此迅速。
大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糧食,而經濟的提高並非是說糧食的增多。薅
現在市面上的糧食,不管是小麥,大米還是其他,價格已經是在緩慢上漲的趨勢,這是大勢不可逆,也更改不了。
朱元璋先前之所以要遏制百姓待在原地不準出門,更有官府節制路引,為的就是讓百姓好好的種糧食。
錢財再多,也不能變成糧食,一旦出現糧食危機,那麼糧食的價格就會一路上飆。
這對於大明的穩定是非常之不利的。
朱元璋沉思一會之後,說道:「看來,是時候遷徙百姓於遼東黑土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