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南很早就屬於中原王朝的縣城,之所以被獨立出去,主要的原因還是願意搬遷過去的漢人數目太少。
當地漢人比例遠遠低於其他民族的時候,自然就沒有了所謂的忠誠。
只要中原王朝有任何的動盪,那麼這些人口大族,自然就會見風使舵立即脫離中原王朝,而不是真正的把自己當成中原王朝的一份子。
在往後的安南,即便還有所謂的安南王室,只要漢人的數目足夠多,就完全不用擔心會有被分割的可能。焽
「倭國,安南兩地,往後必然成為咱大明的地盤。」
「大孫的這個法子,是相當好啊,其實咱先前還有著不想讓後代們去征戰這些小國,感覺是吃力不討好,平白損耗了大明國力。」
「現在這般,完全可以更大的擴充咱大明的疆域,類似於其他的小國,亦是可以直接的吞併進來。」
朱元璋極為興奮,他感覺到了大明不斷擴大的可能。
對於大明內部的矛盾,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,當然是非常清楚。
為了穩住老朱家的基業,本身就想著立下一些不徵之國,好讓大明王朝國祚延綿。
而現在透過大孫的這些操作,不僅讓戰爭變得不虧錢,反而是相當的賺錢。焽
尤其是在遷徙漢人這塊,一直是朱元璋較為頭疼的問題。
要知道於洪武二十年的時間裡,朱元璋親自安排過非常多次的大型遷徙,且這種遷徙一直都沒有怎麼停頓過。
為的就是更加的統治整個大明。
便是內部的遷徙,百姓的不滿情緒也是非常之高,甚至於有不少造反情況的出現,雖說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,卻也說明多數百姓都是被動,強迫的。
現在則完全不同,朱英以利誘之,加上京師邸報的宣傳,讓大家對於遷徙不僅沒有任何的反抗心理,反而是積極主動熱情。
甚至一些中土大姓,都有了大規模遷徙的想法。
這樣一來,大明本身的階級尖銳矛盾就處於不斷的衰減之中,基本上都全部的轉移到了外邊。焽
很大程度的減少了現在大明人口暴增的壓力。
「爺爺,只要倭國和安南這個法子可行,往後我們就能按照這個情況去照搬,對於其他的地方也同樣是如此。」
「咱們大明的疆域,只會是越來越大。」
朱英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感嘆。
其實對於朝廷,或者說對於皇家來說,這些小國的併入,並沒有太大的幅度增加大明國力。
簡單點說,就是把宗主國和附屬國之間的聯絡,變得更加的緊密起來。
但換個角度去看。焽
首先是大明往後的藩王有了去向,不必是在大明內部來爭搶封地。
周邊的穩定掌控在大明朝廷的手裡,統治力,影響力變得更加的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