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,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處理什麼事情,而是要先保障住自己的性命。
先前朱元璋在朝堂上殺的大臣太多了,這也導致很多大臣有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權衡利弊,而不是想到去怎麼處理這個事情。
當然,若是逼迫一下,也是能夠想得出辦法的。
茹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.....
朱英其實也沒有想到,朱棣竟然會被真的活捉了。
其實說起來,朱棣被捉到的可能性是非常的微乎其微的。
畢竟茫茫的草原上,七八千人看似很多,但是幾萬大軍的動向是更加的明顯。
獵鷹雖然是神奇,但除非是直接的發現了敵人,不然也是有很多可以規避的方式。
嚴格說起來,朱棣被活捉的緣由,其實跟朱英是脫不開干係的。
倒不是朱英特意讓朱棣被活捉,只是想讓朱棣於草原上的進展,並不是那麼順利罷了,亦是可以更好的開啟出一個局面。
只是沒想到會出現如此的局面。
當然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現在的局面對於大明是非常有利的。
聽上去有些糊塗,但從現實的情況上來說,就比較簡單了。
對於征伐草原,對於大多數邊關的將士來說,其實在心裡頭並不是很樂意,因為草原對於大明,是一塊很難啃下的硬骨頭。
這裡頭主要的體現是草原太遼闊,加上草原部族動輒遷徙,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,想要徹底的消除這個威脅就比較困難。
步兵在草原上的存在感又不是很強,只得以固守邊關,較為被動的迎接戰鬥。
現在朱棣被活捉,那麼從名義上就比較強而有力。
至少這些邊關衛所的指揮使們,就非常懂得在這個時候,千萬是不能夠消極怠工,必須得真正的使出力氣來。
否則要是傳到了京師陛下這邊,管他是誰,也絕對不會有什麼留情的餘地。
而就現在的邊關,在朱元璋的諭旨到達之後,所有的衛所兵是徹底的動了起來。
邊關的城池大門一個個洞開,大量計程車兵們開始上陣,直接就是朝著北元的深處進行一個推進。
這一下給了北元極大的威懾力,但凡是收到訊息的部族,立即就是開始遷徙。
誰也不想去面對一個暴怒的大明。
任何在這方面有阻擋的,都會被強行摧毀。
這個訊息,也很快的傳遞到了北元朝廷這裡。
朱棣,頓時就變成了一個燙手山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