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內的大臣們,更是聽得義憤填膺,紛紛響應。
朱英立於殿上,面色平靜。
果然讀書的,都是有幾把刷子,這道理當真是一套一套的。
其實關於今天的朝會,主要還是要走一個過場。
因為銀礦的事情在大明已經爆發開來,上至達官貴族,下至走馬販夫,幾乎都被這倭國銀礦給牽扯到了心神。
此事未刊登邸報,然小道訊息最是動人心神。
都到了這個地步,朱英和朱元璋商議一番後,覺得這跟倭國的和平盟約,似乎沒有太大繼續下去的必要。
便就在朝會上簡單的安排了一下。
這個御史自然差不多就是捧眼了,提前通知到位,準備一番說辭,然後把這個
事情給提上來。
按照規矩,這個時候朱英需要矜持一下,否則太直接了就顯得沒有儀式感。
「倭國那邊也算是有些誠意吧,把那刺殺世子的幕後主謀給送過來了。」
朱英說完之後,那御史立馬磕首道:「這都是那些倭人的陰謀,相差如此之遙遠,誰能知曉他是不是替罪羔羊。」
「刺殺我大明世子這等行徑,已然說明倭國或是無力掌控,或是暗中蓄謀已久,不管哪種,須我大明為其重定乾坤方可。」
朱英點點頭,而後看向群臣,問道:「可還是有其他向佐之意見。」
文武百官盡皆是搖頭。
誰還不知道今日早朝議論此事,走個過場罷了,事情的結果是早就已經定好的。
很快,關於倭國的事情,便就已經是在朝廷上定性。
這次的事情,根本不會給倭國解釋的機會。
當然,大明這邊也不會說調動大面積的軍隊再去討伐倭國,只是會有約莫數萬人過去而已。
......
秦王府。
朱樉有些緊張的對著旁邊宦官問道:「你說太孫殿下真的會讓我領軍去倭國嗎。」
本來這樣的事情,自然沒有跟宦官交流的必要。
只不過現在的朱樉有些患得患失罷了。
因為之前的事,即便是朱元璋已經看在死去朱標的份上,原諒了朱樉,可這傢伙的側妃是把馬皇后留給朱元璋唯一的玉佩給打碎了。
鄧氏之死也不過是消了朱元璋的心頭之恨,而解決不了朱元璋對於這個兒子的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