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榑的行動比之朱棡還要來得更加猛烈一些。
倒不是說朱榑比之自己這個三哥要更加的厲害,而是在分配藩國的時候,朱英有意識的遏制住了朱棡的發展。
對於朱英來說,朱棡這個三叔關係上是比較親近,先前在京師裡,還算是一起對抗過朱棣。
可是朱棡的個人能力太強了一點,加之還有群英商會的幫助,如果不加以遏制的情況下,那麼極有可能數年之間,朱棡個人會把朱榑和朱高熾給徹底壓下去。
關係好歸關係好,可是一家獨大的局面並非是朱英,或者說大明想要看到的。
所以朱棡的晉城在於九州島的西北方,位臨大海,只能是往倭國東部地區前進。
朱榑這邊就完全不同。
在沒有得到群英商會和大明海貿幫助的情況下,朱英就給了比較好的地理位置。
朱榑的齊城,周邊圍繞的是倭國薩摩,大隅,日向,豐後四國。
從地圖上看,好像有一種被倭國四國包圍的感覺,可實際上以大明的兵力強度,這是一城包圍四國啊。
強勢的朱榑,直接把兵力分成四股,直接朝著四國同時開戰。
這可就有點狠了,甚至說有一些高傲囂張。
但就是這樣的高傲囂張,是這四國完全無法比擬的。
雙方士兵的能力相差,真的是太大了。
一個數千人的隊伍,哪怕只有幾百騎兵,同樣也是橫掃無敵。
身高矮小的倭國武士,騎著小馬的倭國騎士,簡直就跟小孩一般。
沒有嚴格的訓練,一個幾百戶的村莊輕鬆被幾十個明軍踐踏而過,這完全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和肆虐。
只是因為銀礦的關係,朱榑也明白需要大量的人口,所以嚴格下令禁止隨意對倭人進行屠殺,這才沒有造成大範圍的死亡。
當然,朱榑的軍隊主要是對四國的城外進行一個掃蕩,而四國的城池就沒必要進行征伐了。
當戰爭響起的時候,大量的倭人百姓就開始朝著四國的城池進行一個遷徙。
只是面對朱榑的軍隊,這種遷徙的速度跟烏龜爬沒有什麼區別。
往往一個村莊才得到訊息,可能還沒有開始行動的時候,朱榑的軍隊就已經碾壓過來了。
上樑不正下樑歪。
像是朱榑這樣,對於軍紀自然沒有太多的在乎,朱英嚴明的軍規,好似根本沒有傳播到朱榑這裡來。
當然,在朱榑的軍隊中,也是有大明軍事學院,或者是曾經在玄甲衛訓練過的人,他們的心中更加有著對於太孫殿下的忠誠。
在各方面的戰鬥力上,也是整個軍隊中的佼佼者。
可惜,像是這樣的將士,一般都是圍繞在朱榑的身邊,而其他的散隊中存在較為稀少。
人嘛,尤其是男人,終歸是有點劣根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