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的商人多是聚集到了自己這裡,倭國的商人基本上也不會去到那兩邊。
不管是晉城還是齊城,倭國人的地位極其低下,幾乎和奴隸沒有太大的區別。
大明雖然早就已經明令廢除奴隸制度,且不準幹一些涉及到奴隸的貿易,可這裡是海外,只要不是擺明著幹,誰還會在乎這麼多啊。
「有兩位叔叔的關心,侄兒這裡頭這般感覺溫暖了許多。」
「只是千萬不要因為侄兒的事情而讓兩位叔叔有所損失,若是這般的話,侄兒的心中罪過可就大了。」
「若是有什麼地方侄兒能夠幫忙上的,還請兩位叔叔不要客氣只管是直言。」
「侄兒這邊一定是竭盡全力,絕不會有半點含糊。」
漂亮話誰都會說,朱高熾也不會去對兩位皇叔的事情有所阻止。
常言道患寡不患均,雖然沒有去過晉城和燕城,但是大概的情況也肯定是能夠猜到。
估摸著發展得不是很順利。
自己這邊有著夏原吉這等大臣幫忙,加上一些仁政的措施,自然要比兩城看上去繁榮許多。
朱高熾也明白,雖然經濟發展好,可兩位皇叔那邊掌控的兵力,完全不是自己能夠企及的。
這不是兵多兵少的問題。
就數目上來說,現如今三城的兵力大概是相差不大的,可這領兵才是最為關鍵的。
三叔這邊,可是比之自己父王都絲毫不差,七叔那邊可能名氣沒那般大,可那也不是自己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可以比擬的,且這城中,也無大將鎮守。
真要對比起來,可能自己的燕城對於兩位皇叔來說,根本沒有什麼反抗之力可言。
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戰鬥。
冷兵器的時代,統帥對於一個軍隊有著很強的重要性,在相同兵力的情況下,不同的將領領兵完全是天壤之別。
朱棡和朱榑兩人只是過了個夜,就急忙的趕回去了。
這個時候,正好是他們發揮的時候,如果大明那邊的審訊結束,和倭國之間的條件談好的話,到時候大機率又不能動兵了。
時間上,可是
非常之緊湊的。
回到晉城後,朱棡立即開始調集兵馬,打著為侄兒討要公道的名義,毫不猶豫的動兵征伐。
倭國的情況,其實對於朱棡亦或是大明來說,真的沒有任何的抵抗力。
這也是倭國在唐朝之後有了個不錯的發展,換做是之前,幾百戶搞個木欄杆圍起來,就可以號稱一國。
現在至少是有幾千戶才算是。
要稍微多一點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