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的賦稅和支出,每年都非常的吃緊。
任何世代,從來都不缺少聰明人,大量的寶鈔印刷,正在不斷的降低朝廷的信用,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,但也是誰都
無法解決的事情。
為什麼支援征伐倭國,簡單點說,但凡是有識之士都明白,在這個時期,大量白銀對於大明的重要性是極為關鍵。
大明有兵兩百萬餘眾,一個小小的倭國,別說是先前的五十萬大軍了,哪怕是出動百萬大軍,那也是極為值得的。
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
當金山白銀的訊息於大臣之中擴散開來的時候,征伐倭國之戰,就成了一場必然要打的戰爭。
而征討倭國的順利進行,包括現在情報已經探明的白銀礦藏,說明這是極為正確的選擇。
之所以現在沒有直接對白銀去進行一個搶奪,只是因為大明的經濟在飛速騰飛之中,大明寶鈔於朱英不斷的改善之上,其購買力正在不斷上升。
原本的爛攤子,也在逐步的收拾乾淨。
耗費極大力氣再去跟倭國開戰,就顯得有些雞肋了。
這才是為什麼會接受倭國投降的緣由所在。
倭國都投降了,沿海倭寇的問題,可以說是完全得到了解決。
尤其是對於倭國那邊白銀的一些貿易順差,那麼海禁反而成為了阻擋大明發展的障礙。
是以開海禁,好像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。
再說衛所問題。
當朱英麾下的玄甲衛,在表現出極強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的時候,就已經是證明在很多時候,兵真的是貴精不貴多。
還有衛所雖然不耗費大明戶部的糧食,但從小的方面來看,一個個衛所,就好像一個個割據的藩鎮。
裡頭貪汙的問題,是朱英不斷的透過調查慢慢展現出來,這是根子上的問題。
是以衛所可解一時之急,卻無法百世流轉。
時間一長,就會成為禍害。
當這一點挑明在朱元章的桉前時,自然也只能做出改變了。
隨著衛所的逐漸變化,也就導致戶籍問題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緩解。
更換戶籍的事情,即便是朱元章沒有明令下旨確定,但現在隨著事情的變化,也只能是以默許的形式了。
還有關於政務的事情。….
從前忙得不可開交的朱元章,現在發現皇帝的權力穩住了,兵權也在手裡頭,但無須向先前那般忙碌了。
竟然開始變得有些清閒起來。
而不管是京師的治安,還是各地的治安,朱元章亦是在不斷派遣錦衣衛進行暗中調查。
事實證明,即便這些瑣事事務沒有去管,但整體的治安環境,還是在呈現不斷的上漲趨勢。
還有很多,很多類似的事情,都悄然無息的在發生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