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人的數量上也差不多,都是一萬多人。
莫要小看這一萬多人,這可全都是正兒八經的騎兵,戰兵,並非是什麼輔兵。
其中劉不易麾下的騎兵很少出動,基本是固守在軍事基地裡,而藍玉和朱棣的騎兵,經常就出去打秋風。
目標就是擴大自己騎兵的規模,還有為軍事基地奪取更多的牛羊,駿馬。
朱棣得勝歸來的訊息,自然早有探馬彙報。
當朱棣一行人抵達軍事基地這邊的時候,兩名騎士興奮的直奔中軍而來。
為首的朱能看到,笑著揮揮手讓周邊的騎兵讓開,兩騎直奔朱棣中軍而去。
朱棣老遠就看到了自己的兩個兒子。
來者便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,三兒子朱高燧。
「你們這兩個小兔崽子,怎麼做事就這般的急躁。」
待兩人來到身邊之後,朱棣笑罵道。
朱高煦下馬作揖行禮,而後道;「父王得勝歸來,作為兒臣的我們,自當是要先行迎接才是。」
有哥哥在前,朱高燧跟著行禮作揖口稱父王。
他們兩個的年紀不大,十三四歲。
不過就當今的年代來說,在這個年紀很多家庭的孩子已然是要開始承擔家中事務了。
在十四歲結婚生子都不在少數。
當初朱棣不過十歲的時候,就已然跟著朱元章隨軍生活了。….
「好,隨為父進城。」
朱棣哈哈一笑,下馬拍了拍兩兒子的肩膀,對於這兩個兒子,他很是喜歡,不似對朱高熾那般冷漠。
隨後上馬入城。
城門口已然有將士並列,待見到朱棣大軍進入的時候,鼓手鳴鼓,軍樂響起。
雖說比較簡陋,不似大明城池,但在這等地方已然很是難得了。
這一次朱棣可謂是給軍事基地進行了一個大的補充。
目前軍事基地的騎兵,並非是來源於大明的調動,而是完全自己來操練培養。
這番朱棣俘虜了騎兵有兩千餘人,還有駿馬和青壯,都是騎兵的儲備力量。
而牧民和老少,包括女人都會被送往大明的疆域內進行一個安置,並不可以留在軍事基地裡。
這也是對這些騎兵的一種鉗制。
他們的父母,親人,兒女,便就有相當於人質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