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這種新型的海船,總體來說跟福船的區別不是很大,外觀造型上自然不同,在凋刻上花費了許多心思,船頭更是刻有龍頭。….
在許多部位進行了改造,主要是為了儲備遠洋的一些生活必須。
原本來說應該有八百噸的載重,但因為火炮還有其他物資關係,所以船上的貨物在五百噸左右,也就一萬斤的貨物。
這些貨物的組成主要分為三大類,絲綢,茶葉,瓷器。
此三大類,是大明對外最為賺錢的東西。
尤其是在遙遠國度,絲綢幾乎有著跟黃金同樣重量的價值。
瓷器就更不用說了,目前在瓷器這塊,可謂是全世界最為暢銷的東西。
茶葉亦是全世界的暢銷品,尤其是大明的茶葉。
僅這三
項,透過海洋貿易,直接可以賺得盆滿缽滿,往往利潤在數十倍上。
這一艘船的貨物全賣出去的話,加上路上買回來的,至少能賺五十萬貫寶鈔的錢財。
幾萬貫變成五十萬貫,僅僅只是一年都不到的時間裡,這對於所有的家族來說,都是難以想象的暴利。
陳家有三成,意味著這一趟來回,就可賺十五萬貫寶鈔。
這個錢財,是除掉賦稅之後的分紅,真的是來得太容易了些。
難怪說都想著要參與進來,哪怕是有再多苛刻的條件,也都義無反顧的答應。
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,投入基本上就可以回本,往後的每一年,那可都是大賺。
說是大家族,可這錢財都是家族裡一代代人省下來的,每年能有個一兩萬貫就算是很不錯了,現在一下子就是十多萬,還有太孫殿下背書,如此好事哪裡尋得到。
在這方面,朱英的關鍵,是要把大明海商的力量發揮出來,進行一個對外的擴張。
陳達林給兒子的書信裡,就有著極為詳細的介紹。
是關於海航路線上,富庶地區的安排。
要使用錢財,從這些富庶小國的地方,購買到肥沃的土地,然後留下駐紮的人員,管理建設自己的海外地盤。
於這一點上,朱英是屬於強制要求的。
也就是說,每一個參與的海運中的家族,都要有人手來進行一個管理和購置。
在以後海船的往返中,都必須要有一定的糧食運送回國,否則就要減免這些家族的份額。
強行對全世界的糧食進行進口,這便也是目前朱英的一個方針。
其中糧食是一方面,還有包括大量的肉類,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