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朱元章很是考慮民間的一些事情,譬如把自己的子孫取名都已經開始自創字型了,為的就是不避諱,但聽到殺豬,殺朱,心裡頭肯定不是滋味。
是以現在的豬,更多的叫法是豕,或是豚,彘等等。
反正豬是不可能叫豬的。
「老爺,東家請上船,從海外運來的白豕共有三百多頭,來自於各國,在床上的是特地送來的樣豕。」
張伯向朱元章和朱英行禮之後,便就開口說道。
這次的出行屬於微服私訪的性質,並非大張旗鼓,自然在稱呼和禮儀上要簡單許多。
而對於朱元章在外的稱呼,便就是老爺了。
三百多頭豬在一起的環境自然不會很雅觀,所以這艘船是特地分裝。
朱元章當即上船,一探究竟。
船裡頭雖然是養豬的地方,但早就知曉會有朱英來此,那可是東家,太孫殿下。….
因此這些白豬在兩三天,就開始天天有人給沐浴,甚至沐浴的水中,都伴有香料。
在船中,更是點起薰香祛除異味。
便是給豬的飼料裡,都不會有異味之物。
是以朱元章到了船裡看到是乾乾淨淨的地板,還有渾身經過了數次清潔的白豬,便是那毛,都不知清洗過幾次。
朱元章見此,看到肥胖的白豬,忍不住上前摸了兩手,感受到那肥滿的感覺,哈哈大笑道:「不虧是海外運來的白豕,竟是如此之乾淨,甚至還帶有香味,咱看不若是叫作香豕。」
這一番話,頓時讓後面的張伯是極為尷尬。
不過有一個機靈的船伕開口說道:「老爺,您是大貴人,這白豕在大貴人的面前,自然不能像是普通的豕那般髒亂不堪,是以大貴人當面,這白豕也得是講究點禮儀的。」
聽到這話,朱元章不由看向了那名船伕,開口道;「倒是個會說話的小子。」
那船伕面相只有二十出頭,聽聞此言連忙道:「謝大貴人誇讚。」
朱元章擺擺手,便對大孫說道:「這些個豕,都是如此之大嗎。」
朱英回道:「並不盡然,豕雖皆白,但亦是有地方之分,只是孫兒無法分辨這其中最優之豕,因此便就讓人但凡是白豬,每個地方都買上一批運來。」
「在經過飼養的時候,進行一個記錄,生養得最快最肥的豕,便是好豕,往後除開這邊飼養外,亦可是從其所產之地大量進行一個購買。」
「孫兒會在大明及其所產之地,分開建立專門的豕廠,用以培育和生產,而後以低於黑豕的價格,向民間售賣,加強百姓自行養育。」
聽到大孫的安排,朱元章點頭贊同,說道:「前期小豕的價格,應當儘量的低上一些,即便是不怎麼賺錢也是沒有關係的,主要是讓百姓們都開始飼養起來。」
「有個三年五載的,咱們大明的肉食價格,便就可以降低下來,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吃上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