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第一排的刀盾手,完全可以用大力士來形容。
他們操練的專案,就是長期經受各種撞擊,為的就是這個時候來應對騎兵的衝鋒。
只是騎兵衝鋒的力量何其之大,即便是牢牢守在第一排的刀盾手,也一樣會被撞飛過去。
力的作用是相互的。
當刀盾手被撞飛的同時,戰馬同樣也因為巨大的撞擊而直接倒在地上。
刀盾手可不是隻有一排,往後有三排之多,輪番的撞擊雖然都是七暈八素的,但騎兵衝鋒的勁頭也就此而終結了。
倖存下來的刀盾手便就和北元騎兵砍殺起來。
在這一點上,北元騎兵是處於弱勢的。
因為刀盾手渾身披甲,而北元騎兵的身上,只有厚厚禦寒的皮草,他們的彎刀不能給刀盾手造成致命的傷勢,但是刀盾手的大刀揮下,便就給落馬的北元騎兵造成重傷。
狹窄的空間沒有躲避的可能,在這個時候唯有奮勇向前才是活下去的希望。
在同樣的對抗中,盔甲的存在就起到了極高的防護作用。
你砍我一刀,可以盔甲來躲避,什麼一刀噼開盔甲,這樣的大將在真正的戰場中是很難出現的。
即便有些能噼開的,也會被盔甲抵擋住大量的傷害,甚至是彎刀都有可能卡住。
在戰場上手中的武器被卡,那就意味著活到頭了。
這樣的僵持是北元騎兵最為不想面對的,除了第一波的衝鋒之外,後邊的北元騎兵開始遊走散射,以高機動性對明軍造成傷害。
明軍這邊同樣以火銃進行還擊,遠方的北元騎兵同樣要經受火炮的轟擊。
藍玉見局勢差不多了,一聲令下旗幟搖動,後方的兩萬鐵騎開始出動。
這兩萬邊關鐵騎,身上披著的並非是重甲而是軟甲,他們同樣有著極高的機動性。
長槍重甲騎兵對於草原騎兵的意義不大。
長槍重甲騎兵,主要還是對步兵的衝鋒優勢,長槍也是為了帶動戰馬衝鋒之勢,對敵人一個衝擊的作用。
蒙古人這邊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騎兵,他們也不會跟明軍騎兵來硬對硬的對撞衝鋒,馬上開弓才是他們的優勢,而蒙古人把這個優勢發揮到了極限。
是以想要打敗蒙古騎兵,也只能以同樣的方式才行。
出動的兩萬騎兵,並非是要作主力作用,而是對北元騎兵的一個阻擾,還有對本身步兵陣營的保護為主。
草原騎兵馬上第一,這是毫無爭議的事實。
之所以敢在北元騎兵面前派出兩萬騎兵,乃是因為在這兩萬騎中,同樣有大量歸降的蒙古騎兵。.
執筆見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