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只需要極大整治的力度便也就可以了。
但是捱餓就不同了。
朱元璋自己就是紅巾軍出身,自然知道捱餓的感覺是怎樣的,那是賣兒賣女,人盡相食的人間煉獄。
若不是餓死一大片,誰會願意幹腦袋別在褲腰帶的營生呢。
一番沉思過後,朱元璋最終是同意了官道的修建,還有加大增大全國治安司的範圍的奏章。
目前治安司還處於試點的階段,這也就是意味著初開江浙一帶外,其他地區目前沒有安排治安司的成立。….
次日早朝,便是由朱英提出,在凡屬大明疆域內的所有城池之中,盡皆設立治安司。
奉天殿的官員對於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。
相反,這意味著大量新的官職開始出現。
而文官很快就意識到這些官職的重要性,當下就有官員提出,不應該所有擔任治安司的官員。
刑部尚書楊靖上奏道:「啟稟陛下,微臣認為治安司所管轄之能,並非在於追捕緝盜,主要在於查案,斷案之上。」
「在先前太孫殿下所立章程之中,入治安司者以武官居多,而臣認為,所需之捕快,衙役,自是武官優先,而治安司管轄所掌,當以文官為主。」
「若是大字不識,又怎能斷查分明。」
這話一出,便有許多文臣跟上。
多是在講述文人為主的重要性。
文武之爭由來已久,在文臣的眼中,以文治武才是關鍵所在。
武官雖說是武官,或許許多確實文化偏低,甚至文盲都有不少,但自然也不缺乏讀書人。
在這個年頭,便算是他文武雙全,只要你練過兵打過仗的,都會被歸納到武官的體系之中去。
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,還有前宋遺留的學文風氣,於現在的文人看來,吟詩作對,賞月觀雪,養尊處優才叫文人。
舞槍弄棒者,皆為粗鄙武夫,即便識字又如何,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。
這等風氣已然是蔓延大明全國,當然這個鍋朱元璋可不背,是前朝或者說前前朝傳下來的,並非說是一朝一夕之事。
朝廷上,武官這邊自然不會說示弱,當下就開始抨擊文官體弱多病等等一系列方面的問題。
當然,在嘴皮子上,武官肯定是罵不過文官的,不過兔子逼急了還咬人呢,眼看爭執不過就要展開全武行你。
「放肆!」
隨著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的一聲暴喝之下,整個奉天殿這才得以安靜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