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聞此言,朱元璋高興點頭。
發展一個地方,對於朱英來說當然不算什麼難題。
最為簡單的方式,便就是招商引資了。
只需要讓群英商會把開設工廠的選址定在鳳陽,然後便是實行一定的鼓勵政策,吸引其他商人前來,大量百姓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,事情就算是給辦妥了。
「咱聽說,軍事學院那邊,第一批的弟子快要結業了。」
待晚膳過後歇息之餘,朱元璋隨口問道。
對於大明軍事學院,朱元璋一直比較關心,或者說涉及到兵權的一些變化,朱元璋就從來沒說不上心的時候。
朱英回道:「再過幾天就是十月初一,便也是這些學員結業的日子。」
朱元璋想了想問道:「大孫是準備將這些學子都安排到衛所之中嗎。」
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,從小的方面來說,是朱英開始安插自己的門生,從大的方面來說,對於現在的衛所制度,也是一個很大的改革。
因為按照先前朱英說過的準備,就是要打造職業軍的存在。
職業軍是脫產將士,除了操練之外,不需要承擔其他任何的農作,在戰鬥力方面自然會極高,不過對於現在的衛所制度來說,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。
目前大明百萬軍的負擔還在於衛所,並沒有落到朝廷的頭上,這裡面可是節約了不知多少的錢糧。
一旦改變衛所制度,對於朝廷來說負擔就極高了。
由不得朱元璋不重視。
朱英搖頭道;「這第一批的學子,孫兒暫且不想讓其先行進入軍中,而是導員的身份,繼續在學院任職。」….
「他們是接受了最新關於軍事學問的學子,在許多方面難能可貴,是以再行培養新的學子,可有很大的助力。」
大明軍事學院的老師太少了,而綜合性才能的老師更少。
目前是教書的教書,操練的操練。
並沒有形成完全的體系性培養,而這第一批的學子,其實真算起來,也堪堪才學了大半年的時間。
若說精通,也便只是這般了,當然這其實已經比很多將領要強了。
他們離開學院的話,就很難說達到滾雪球的發展。
朱元璋提醒道:「真正的將領,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,而不是靠著讀書學出來的。」
「在這一點上,大孫當要心中清楚。」
朱英點頭回道:「爺爺教導的是,孫兒心中有一個想法,想要設立學員的基層工作閱歷。」
「便是在等到明年的新生學員結業後,便就調到大明各個衛所去進行一個實習,這並不授予正式的官職,而是以代百戶的身份,實習三年。」
「三年之後,再根據其情況進行考核,包括所在衛所的整體變化,表現。再來確定每一名學員的職位。」
這些制度上的,尤其是涉及到兵權上的變化,朱英都是要得到老爺子的認可才可以實行。
或許對於歷來朝代很多的儲君來說,這樣的感覺好像是自己的權力被限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