冕板前圓後方,象徵天圓地方。
冕板上面塗青黑色,下面塗黃赤色,象徵天玄地黃。
用五彩的絲繩把玉珠串起來,掛在冕板的前後,象徵歲月流轉。
用絲棉做成球飾,垂掛在耳邊,提醒君王不能聽信讒言。
冕冠戴在頭上時要前低後高,象徵對百姓的關懷。
朱英站立,雙手平放,有各宦官伺候更衣。
冕服由上衣和下裳組成,上為青黑,象徵天,下為黃赤,象徵地。
上下衣各有六種不同的紋樣,合稱十二章紋。
精美長袍,更顯氣度恢弘。
當穿戴完畢,朱英走出房門剎那,黑暗破曉,晨間微亮,恰有一道天光從天而降,籠罩在朱英身上。
冕服冕冠上的各類寶石,反射晨光。
這一刻,朱英渾身上下,似有光暈圍繞,如天神下凡,震駭心神。
周遭宮女宦官,包含郭忠在內,盡皆惶然,紛紛伏倒,頭額觸地,不敢起身。
.......
大明皇宮,謹身殿。
或許這還是第一次有如此熱鬧的景象。
其中皇子十八人,皇孫二十多人,公主十餘人。
五十多位皇子皇女皇孫,便就是朱英的所有叔叔,姑姑,弟弟,妹妹了。
站前排的,便是朱樉,朱棡,朱棣,朱橚,朱楨等藩王。
後面便是按照長幼順序排列。
其實在本來的儲君冊封中,並沒有這個流程,是朱元章臨時給加進去的。
這也是因為朱英十年流落在外,沒有皇宮生活記憶,對於自己的這些親人並不熟悉,所以朱元章特地為他安排的認親環節。
雖說在朱元章的心中,大孫才是最重要的,可其他的皇子皇孫們,也都是親生骨肉,朱元章更想看到的是,
在皇宮這個大家庭中,朱英作為未來的家長,和家人們相親相愛,和和睦睦,共同治理大明天下。
朱棣站在前排,臉上平靜如常,看不出其他情緒。
旁邊的朱棡,一直在用眼神不斷的挑釁他,這讓朱棣有些煩躁。
本來就是死對頭的兩人,不管是在任何場合,但凡有機會,朱棡絕對是主動挑釁的那個。
朱棣感覺自己都要快忍不住,揮拳暴揍這個三哥一頓,只是強忍怒火,慢慢平息了下來。
倒也不是他不敢,只是朱棣明白,他若動手,二哥指定會幫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