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般對比起來,就非常的難能可貴了。
不管是李景隆,亦或是朱棣,也可謂是大明頂尖的勳貴,站在他們的角度上看去,事情自然完全不同。
“明日就是閱兵,景隆對於閱兵這塊,可是有什麼瞭解,我聽長子高熾說,似乎昨日大軍入城,京師衛所的將士們,給了百姓很大的改觀。”
朱棣轉而說道,他已經不想再聊錢財的事情了,對比商業,更多的興趣還是在於軍事。
聽到這話,李景隆的面色開始變得肅穆起來。
稍稍沉吟後說道:“這些將士們的變化太大,我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,表叔不用著急,明日閱兵就能看到了。”
“這次的閱兵,不管是對於京師的百姓,還是那些來京的外臣,亦或是朝堂的大臣們,都是一個巨大的震撼。”
“那般軍紀嚴明的將士,似乎從兵法上走出般,一舉一動,皆是威懾。”
李景隆想起昨日,親眼看到的大軍。
整齊的方隊,目不斜視的眼神,一人人如同行走的凋塑,那種迎面而來的衝擊感,這天下間,不知有什麼軍隊可以抗衡。
朱棣聽到這話,沉默了下來,心裡頭五味陳雜。
雖然並未親眼見到,但從李景隆的神態眼神中,他完全能猜測到,朱英操練出來的軍隊,絕對是非常的強悍。
李景隆可不是沒見過世面,自身多次到湖廣、陝西、河南等地練軍。
對於軍隊極為熟悉,且還立下了不少功勞。
能夠讓其發出這般驚歎,可見被朱英操練過的軍隊,有多麼駭人。
朱棣端起茶杯,眼神閃爍。
這一切,到了明日,自然就知曉了。
.......
日落月明,京師萬家燈火。
此時乾清宮中,朱元章正和寧妃品茶交談。
“咱大孫果真有補天濟世之材,利物濟人之德,這五廠開辦,不但可解內帑緊缺,便連國庫,都能有很大的幫助。”
“最近宮中用度,咱已經連升三個等級,在這方面,寧妃可得好好感謝大孫一番。”
朱元章笑呵呵的說道,在他對面,寧妃的桉臺上,擺放著的正是朱英所辦廠宣傳的冊子。
此時寧妃已經看完,眼中已是異彩連練,聽到朱元章的話,不由說道:“雄英那孩子在商道上的成就,著實讓人歎為觀止。”
“照妾身看來,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買賣了,更多的涉及到我大明之根本。”
“這麼好的孩子,竟是在外流落了十年,現在想想,真是可惜,若是早些回到宮中,或許應該還會好上許多。”
朱元章搖搖頭道:“這也未必,對於大孫這般天資,宮中便如同囚籠一般,限制了其的發展,咱當初這麼一路走來,也是閱遍江河,腳量群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