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的臉一下子就黑了。
剛才所有的幻想,都被李景隆的這一段話,無情給澆滅。
原本以為朱英走了一步錯棋,結果沒成想是一步妙棋。
不過他還是沒想通,怎麼就五十萬貫一成股,就得人人爭搶了,連李景隆都要去買。
五十萬貫寶鈔,這是個什麼概念。
平均現在一個士卒,大概每月三貫。
一萬士卒,每月也就三萬貫。
五十萬貫寶鈔,足夠大明養軍多久了,且這還僅僅是朱英所辦五個廠其中一廠的十分之一股。
按照這個演算法,一廠就是五百萬貫,五廠便是二千五百萬貫大明寶鈔。
這完全是大明如今數年的歲入總和了。
太誇張,太誇張了!
就這,按照李景隆的說法,好像還非常的簡單。
朱棣不在乎錢財,不在乎商人。
可是當金錢達到一定程度時候,這足以影響到一個王朝的興衰。
強行平緩心中的震撼,朱棣的語氣開頭都帶著些顫抖:“勞煩景隆給我講述一番,長孫殿下這,到底是如何辦到的。”
實話說,這還是第一次,朱棣真正的被朱英給嚇到了。
二千五百萬貫的財富,太離譜了,讓朱棣都有一種聽神話故事的感覺,心中不敢相信。
聽到這話,李景隆感嘆道:“講真,像長孫殿下這樣的人,在商道上,是古往今來我都不曾聽說過的天才,這樣的手筆,即便是曾經有聚寶盆之稱的沉萬三,也是小巫見大巫。”
“頗有一種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的感覺,也不知道大明在長孫殿下的帶領下,往後將會如何,我有一種感覺,這個時間,不會太長。”
李景隆說完,便拿出一本冊子,遞給朱棣道:“表叔,這便是長孫殿下在涼國公府,拿出來的冊子,這裡面完善的記載了,五個廠子的整體規模。”
“還有往後的發展方向,已經可能會達到的營收情況,看了這個,想必表數就完全明白剛才侄兒所說。”
朱棣將信將疑的接過那本冊子,就開始翻閱起來。
對於朱英在涼國公府拿出來的冊子,怎麼才兩個時辰不到,就出現於李景隆的手裡。
這其實也是朱英的安排。
不管是藍玉還是曹震,亦或是王弼等人,盡皆都是武人。
不說大字不識,但真正讀書的日子,真就可以用手指頭掰數得清,現在位居高位,都是追尋自己喜歡的事去了,哪有心思真正的沉下來讀書的。
像是王弼,沒整日泡在酒水裡,已經算是不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