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,張伯的部族,不過千人,每年都會面臨飢餓,死亡,還有超不保夕的日子。
自從跟了朱英後,部族裡的生活,就越發的好了起來。
東海女真,也被稱呼為野女真,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文化傳承,對於他們來說,誰讓他們的族人吃飽飯,就可以為其效死忠。
這些年跟隨來,張伯親眼見證了,部族的日子越發的好了起來,所有的族人,心中開始有了盼頭。
年輕力壯的族人,以能夠加入到朱英商會的護衛為最大願望,張伯本人,也是貼身護衛朱英。
不過就是一刀罷了,有甚大不了的,只要能夠報答東家的恩情,哪怕是颳了這身皮肉又如何。
張伯沉聲道:“東家,老奴是知曉宮裡的規矩的,能夠在宮裡待著的,只有宮女官宦,這是規矩,大明的規矩。”
“東家可不能為了老奴,而破壞這個規矩,不值得,也沒必要。”
張伯的聲音鏗鏘有力,表達出心中的決心。
聽到這話的朱英,對於張伯越發的滿意,便再次說道:“張伯,我可沒說過,讓你入宮去呢,這商會如此多事,哪還有你入宮享受清閒的時間,你可是得為我,繼續努力奮鬥。”
“咱們的商會,這到大明才多久,雖說目前形式還不錯,但終究沒有真正的紮根下去,怎麼著,這才哪到哪,你就要退居幕後了?”
張伯有些尷尬,沒成想是會錯了意。
朱英沒在此時上糾結,道:“這次過來,最為重要的,便就是須你去找幾個地方,要寬敞,能夠待的人多,我準備辦幾個大的場子,用來製作糖霜,紡織製衣,釀酒,開窯瓷器等等。”
“這邊估摸著,怕是要招數萬的長工,幹就幹大的,地方不要太偏了,靠近外城便行,場所一定要大,包括長工們的住宿,也安排在一起。”
“還要預留一些擴大的區域,等上了路子,自然還是要加大的。”
實業興國,手工業的製造,在如今的大明並不算昌盛,多數的勞動力,基本上都在於田地之中,京師這邊,很多也都是無所事事。
要麼就是在家裡混日子,要麼就是到處幹短工的活。
而朱英開商道的第一步,就是把工廠,先給辦起來。
現如今的情況,其實是已經有了辦工廠的底子,像是江南地區,許多地方都初具規模。
尤其是紡織業。
當然,數量最多的,還是以小作坊為主,一般是一個家庭,或者幾人辦的,民辦在這個年代,幾乎無人考慮,也不具備這等條件。
投資太大,而且稍微有點權力的,就能直接給整垮了。
再者說了,別說招幾千人,便是招幾百人,隨便一個圖謀不軌的謀反罪就下來了,樹大招風,便就是這般。
張伯遲疑的問道:“東家,這人倒是好招,可是咱們商會里,也沒這麼多大師傅呀,能帶得過來嘛,這麼多人,若是出了什麼差池,那可就不好辦了。”
“老奴這心裡,著實是沒譜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