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單就這些作物,足可將大明國祚延續數百年之長久了。
所有因為這些作物而活下來的百姓,都會感恩他老朱家。
朱英聽到這個訊息,多少也被帶動了情緒,在老爺子的牽手下,一同出門。
坤寧宮殿外,龍攆都已經準備好了。
“大孫,咱已經安排人去統算了,你說這些作物,畝產到底能有多少。”
雖然之前大孫已經說過,但朱元章還是忍不住的再次問道。
朱英也沒遲疑,直接說道:“番薯和馬鈴薯的產量,當是在千斤左右,玉米話應該低一些,在五百斤左右吧。”
這些糧種雖然沒有進行脫毒處理,但卻是朱英在西域的庫存中,比較優質的存在。
至少第一批的畝產不會太低。
再次聽到大孫肯定畝產千斤的回覆,和即將見曉的通算,朱元章笑得嘴巴都裂開了。
“好,好,好,咱今日就要親眼瞧瞧,這可畝產千斤的糧食。”
“大孫,這可是潑天大功呀,完全可以稱得上功德無量,活人無數。”
“好大孫,好大孫!”
聽到老爺子的誇獎,朱英面色平靜的承受。
他當然極為清楚,這些作物所帶來的意義。
可不僅僅是在活命上,更是對於底層百姓勞動力的一種解放。
在此之前,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對土地的精耕細作,很少停歇。
一旦遇到什麼災情,就顆粒無收。
現在多這麼多的選擇,那就完全不一樣了,尤其是許多荒田,也可用來種植,且不需要太多的操心。
北方畝產越三百斤左右,南方多一點,大致不過五百斤。
這些都是一等一的良田才有。
而紅薯,番薯這些,哪怕是產量再低,也能有七八百斤。
脫毒的技術,也是朱英打算交給五叔朱橚,第一個研究的方向。
若是能把脫毒技術研究出來。
即便沒有化肥,番薯和紅薯的畝產,幾乎也會穩定在一千五百斤往上。
要知道後世番薯正常栽培都有六千斤,高產可達萬斤。
馬鈴薯也是差不多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