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堂上,朱英安靜的坐在龍椅上。
其實朝堂的百官們,對於朱英的身份,也不可能僅僅靠著朱元章的幾段話,就直接認可。
只是在這個節骨眼上,並沒有哪個文官會不合時宜的出來作死。
即使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的言官們,這些連朱元章都指責過,現如今還好生生活躍在朝堂上的人物,現在也是緊閉嘴唇,沒有絲毫開口的意思。
言官制度算是朱元章唯一留下對皇帝的掣肘,畢竟宰相沒了,他也擔心後世子孫太窩囊,所以在言官制度設立之處,就賦予了很高的政治地位。
哪怕是彈劾自己,為了保持言官們的超然地位,朱元章也是忍了下來。
言官們當然不是傻子,除非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朱英的假冒的,不然干涉皇位傳承,那就是真嫌自己活得太長了。
呂氏在最初的時候, 其實就是想透過言官們來完成自己的目的。
不過在朱英迅速掌控禁衛軍,獲得大軍兵卒的崇敬後,就打消掉了這個心思。
呂氏是元末出生的,對於元朝末年的戰亂,也有很大程度的瞭解。
所以呂氏很清楚,獲得軍隊擁護的朱英,根本不是言官們可以對抗的。
涉及到朱英,陛下絕不會退步,在這個事情上,很有可能便就是朝堂中兩百位左右的言官們,全部都要被換掉一茬。
此刻的朝堂上,笑得最開心的,莫過於以藍玉為首的淮西勳貴集團。
長孫殿下的正式上臺,代表著整個淮西勳貴集團們,將和太子在世一般,有了新的主心骨。
而藍玉本身,和朱英間還有很深的血脈關係,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。
現在長孫殿下對於武人的看重,也讓藍玉等人非常的擁護。
不過文臣們也是很聰慧的。
這個時候,其實對於誰當皇帝這回事情,絕多大數的文臣,並不是很在乎,換誰當不是當呢。
心思活躍的朝臣,已經開始在心中琢磨,這位長孫殿下的性格如何,往後又是有怎樣的政治傾向。
隨著朱元章定下十月初一,冊封皇明長孫,虞王為太孫後,也就正式開啟了今天的朝會。
朱英也得以見到,這個於全大明最為高規格的會議了。
不過從會議的開始,一直到結束的一個多時辰裡,朱英卻是越發感覺到失望,還有無聊。
這種感覺,就跟他第一次接觸到奏章的時候感覺差不多。
除了最初濃厚的儀式感讓人生畏,掀開這神秘的面紗後,就讓朱英很無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