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前往被倭寇肆虐的沿海,解決倭寇隱患。”
“不僅僅是如此,於明年開春後,更是會直接出徵倭國。”
“在高麗那邊,也已經有十五萬大軍,於兩月後,進發對馬島,直逼國倭國。”
“往後海禁,當會解開,重開海上絲綢之路。”
李衛良聞言,道:“臣不懂軍事,不敢妄議。不過若是海禁開啟,我大明戶部歲入,當會有顯著提升。”
若是別人這麼說,大機率是不想回答,但李衛良這麼說,朱英知道他是真的不懂。
“那麼在你看來,是否應該現在就要解開對於百姓的束縛?”
朱英問道。
李衛良卻是搖頭道:“萬不可如此,現如今大明的重點,還是在於吃食問題,陛下對於這點,也是看得透徹,才會限制百姓流動。”
“唯有大力恢復耕種,初步能夠讓百姓吃飽,才能是解開束縛,開放商道。”
朱英點點頭,從這方面可以看出,李衛良此人,確實是個不錯的人才。
其實就智商,學識而言,很多人都如同姚廣孝一般,心中有抱負得不到施展。
像是李白,杜甫這些名傳後世的大家,皆是如此。
更別提滾滾長河中,那些連浪花都不曾濺起的無名之輩了。
“今日便如此吧,明日本王會讓人下達文書,往後你便是本王身邊伴讀了。”朱英看了看天色說道。
現在已經是到了晚膳時分,待會他要去跟老爺子一同進膳,這是早就答應好的,耽誤不得。
“臣遵令。”
自始至終,朱英都沒有在李衛良面相上看出什麼情緒波動。
不過語氣還是有很大變化的,激動的意味很明顯。
朱英反應過來。
原來這個傢伙,是個面癱。
“月清,你跟郭忠對接一下,查一下李翰林的履歷,到時候讓我看看。”
“在翰林院還有他這等人的存在,真是讓我感到有些驚訝了。”
朱英有些感嘆的說道。
這傢伙膽子真大,第一次見面就敢這麼說。
不管是投機取巧,還是其他方面,不得不說引起了朱英的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