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在是今年的秋收還不錯,你是沒看到,隨著秋糧過來,戶部那些人,在朝堂上說話都硬氣了很多,咱這心裡呀,也是安了心。”
“每年收糧的這兩次,都是整得提心吊膽的,若是大範圍災荒,誰的日子都不能過呢。”
朱英聞言,贊同說道:“爺爺說得在理,不過這天底下的土地,還是有太多在鄉紳的手裡,長久以往,可不是個好事情。”
說到這土地問題,朱英卻是多有感嘆。
土地兼併,永遠都是各朝代一直需要處理的問題,卻又是一直無法處理。
不管怎麼去變革也好,變法也好,也都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還是會有新的兼併方式出現。
朱元璋聽到大孫聊到這關於國家核心的問題,頓時就來了興趣。
他沒想到大孫在這方面,竟然也有鑽研,連手中的魚杆的都放下來,問道:
“大孫給咱說說,關於土地這塊,可是有什麼新奇的想法。”
“直管說就是了,不用擔心別的。”
說完後,看了看周邊,輕輕揮手。
劉和,蔣瓛及宮女官宦們,依次退下。
涉及到這等國家大事,朱元璋自然要嚴格保密。
朱英微微沉吟後,開始說道:“孫兒在讀史書的時候,就發現土地對於國家,或者說田地對於任何朝代,都是想當的重要。”
“自中原文明的興起,前後經歷過土地公有,土地國有,一直到土地私有。”
“土地私有自春秋後,兩千年以來為主流,歷朝歷代面臨的最大問題,便就是土地向著少數人的手裡開始集中。”
“越是王朝末期,鄉紳掌握的土地就越發多了起來,反觀朝廷的土地,百姓的土地,在不斷的減少,因此形成巨大的隱患。”
朱元璋聽到這裡,認同的點頭。
同時對大孫的表現也有些詫異,這幾乎是從農業之初開始講述了,足以說明大孫在這方面,自然是研讀了不少的史書。
一般人,可沒這麼深入的瞭解。
“大孫的意思,咱清楚,便就是說大明往後,這個問題也會逐漸的出現。”
“其實這些,咱怎麼就不知道呢,可是卻沒有更好的辦法。”
“從最初的井田制,到隋唐前的均田制,大孫既然瞭解過,也自然明白,這等現象,完全是大勢所趨,難以阻擋。”
朱元璋感嘆的說道。
在大明建立最初的時候,在如何分配土地這方面,朱元璋也是絞盡腦汁,想盡辦法。
同時也徵召了許多讀書人,一同出謀劃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