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還未亮的時刻,文武百官都是穿著素服,在奉天門前等候。
今日無早朝,太子下葬,就是最大的事情了。
還好東陵距離皇宮,不過十來裡地,大臣徒步送葬還算是比較輕鬆。
皇室葬禮制度,在大明自然是最高的規格,現在的喪葬制度還不是很完善,基本上沿用前宋的框架。
奉天門開後,廣場內道士和尚開始禮樂,文武百官一路行至仁智殿前,俯首而拜。
仁智殿前,是諸多皇室子孫,嬪妃。
大門開啟,朱元璋的身影慢慢出現,在他的身邊還有一人,正是朱英。
能夠在前排的大臣,以五部尚書為首等人訊息靈通,自然早就知道長孫殿下的存在。
而在其後,多數大臣看到朱英後,俱是一震,但在這個時候,沒人敢多說什麼。
祭告太廟,祭祀金水橋、午門、鐘山等等一系列後。
便是靈柩上山。
往返後天色已經開始黑了下來。
待一切結束後,許多朝廷官員,開始議論紛紛起來。
“今日在殿下身邊的是誰,為何我等從未見過,且還與太子殿下如此相像,莫不是”
“禁言,可別胡亂猜測,你沒看到諸位大人都沒有表態嘛,既然能在陛下身邊,哪裡是我們可以胡亂言說的,怕是性命不保。”
“說都在理,不過我瞧著,似乎太孫殿下好像都在那人之後,這下月定下的冊封,該不會有所變故吧。”
這位官員剛說完,立即被其他官員拉了拉衣袖。
官員回頭望去,只見一名熟悉的面孔出現在眼前,忙拱手作揖道:“呂大人,方才下官胡言,還請呂大人恕罪,下官絕沒暗中揣測的意思。”
被稱作的呂大人的,正是呂氏的父親呂本。
值得一提的是,現在的呂本已經不在禮部幹了,而是任職至太常寺卿。
位列大明五寺之一,這可是正三品官員。
不過工作內容,倒是和之前在禮部差不多,掌禮樂、郊廟、社稷、壇壝、陵寢之事。
這等升職加薪,自然是因為太子妃呂氏的緣故。
不過現在的呂本,面色可不是很好看,周邊官員們的議論聲在耳邊響起,讓他很是清楚,自己的外孫,極有可能無緣太孫儲君位了。
想起之前女兒的請求,呂本心裡頭就感覺悶得慌。
冷哼一聲,轉身離去。
眾多官員見此,面面相覷,也不好再議論,紛紛散開。
說實話,繁瑣的禮儀制度讓人更加勞累,葬禮更顯得莊嚴肅穆,而不是悲傷。